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唐代〕白居易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作品简介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诗。写于贬谪江州司马时期,抒发了贬谪后愤愤不平的愁绪。诗人从喜爱的琵琶曲入手,从伤感的琵琶音律中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一阵哀怨袭来。

创作背景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写于作者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期,诗人爱琵琶音律,正是从伤感的曲调中联想到李陵和王昭君流落匈奴的哀怨,从而将自己相似的经历联系起来,作出此诗抒发了贬谪后愤愤不平的愁绪。

翻译注释

翻译

这琵琶弹奏的声音不像是琵琶声,就好像是真珠玉玲之叮当清脆的声音。

指尖处弹出的声音就像是西风吹动树木悲凉,舌尖吟唱的卷舌胡语清澈苦艾。

这琵琶的音律就好像在述说都尉李陵思念着国都,王昭君厌恶匈奴。

我这样一个人给君上进言,恐怕也是不会听从的吧!

注释

(1)简:书简,写信。

(2)司户:官名。唐制为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

(3)四弦:琵琶。

(4)真珠:指露珠,水珠。又被翻译为珍珠。

(5)飒飒: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6)醒醒:清楚;清醒。

(7)都尉:这里代指指李陵。

(8)明妃:指王昭君。

(9)迁客:遭贬迁的官员。

(10)春肠:愁肠,郁结愁闷的心绪。

全文拼音版

chūntīngjiānjiǎnzhǎngsūn
xiánshìshēngluànxiězhēnzhūhànlíng
zhǐshāngfēngbēishétóuxǐngxǐng
yándōuwèijīngguóshìmíngfēiyàntíng
qiāngòngjūnxiǎngquànjiànchūnchángduàntī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日

〔南北朝〕徐陵

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

径狭横枝度,帘摇惊燕飞。

落花承步履,流涧写行衣。

何殊九枝盖,薄暮洞庭归。

春日

〔宋代〕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春坊正字剑子歌

〔唐代〕李贺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