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图

〔金代〕元好问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

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

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虏留遗踪。

令人长忆眉山公,载酒夜俯冯夷宫。

事殊兴极忧思集,天澹云闲今古同。

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今谁是出群雄?

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

作品简介

《赤壁图》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中,诗人于评论《赤壁图》之逼真传神的同时,着重描述了当年赤壁大战的壮阔,绘画了苏轼泛舟夜游的恬淡,由此抒发了诗人对周瑜和苏轼两位英雄的钦慕赞誉,寄寓了诗人自己哀伤感痛的情思。诗中借对孙权、周瑜的赞美,反衬出面对金国的衰亡,救国无人、回天乏术的慨痛。全诗出语奇肆却章法严整,于跌宕奔放的笔势中时显精彩的思致,情韵兼收。

创作背景

《赤壁图》该诗当作于诗人晚年居太原之际,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此时诗人恰如诗中所言“天澹云闲”,憔悴衰老,纵论古今,感慨颇多。诗人观《赤壁图》后触发思绪,兴慨无限,因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曹军一到,全荆州就空了,无一抗曹之军了,战鼓怒号,其声如雷,与江流一起东下,直指东吴。

可惜曹操年老了,糊涂了,错误地认为孙权也会像刘琮那样,大军一到,立即投降。

孙权英雄勇武,是人中之龙,他左顾右盼,叱咤怒吼,就能使云生风起,天地变色。

周瑜用黄盖的计谋,火烧曹军战船,使曹军卷起旗帜向北逃走,一片火光使天空也染成红色。

直到今天在图画中见到赤壁,仍依稀可想像到当时烧退强敌的遗迹。

因为武元直的《赤壁图》和当年的赤壁大战,使我长忆苏轼当年泛舟江上,携酒吟咏,在夜里俯瞰冯夷的神宫的风采。

时事不同兴致到了极点自然忧愁聚集,云天闲淡古往今来没有什么不同。

眼前的江山令人畅心满意,但今天谁又是出类拔萃的英雄?

犹如那当年令人爱怜的周瑜,还有被贬黄州失意的苏轼。

注释

(1)赤壁图:金代画家武元直创作纸本墨笔画。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东汉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率领大军约三十万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以拒之,在赤壁两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在大将周瑜的指挥下,用火攻击败曹军,曹军大败北逃。战后形成曹、孙、刘三方鼎峙的局面,为建立魏、蜀、吴三国打下基础。

(2)马蹄:代指曹操大军。

(3)蹴:踏。

(4)荆门:今湖北省荆门市,因荆门山而得名。这里指东汉末年刘表据以称雄的荆州一带地方。当时曹操大军一踏入荆州,驻襄阳的刘琮就举荆州投降。

(5)鼓声怒与江流东:刘琮投降后,曹操兼并荆州的水军,于是击鼓撞金,从长江顺流东下,准备吞并东吴。

(6)曹瞒:指曹操,小字阿瞒。

(7)老去:老了。曹操时年五十四岁。

(8)不解事:不懂事,糊涂。

(9)孙郎:孙权,字仲谋,三国吴国的创立者,公元229—252在位。

(10)阿琮:指刘琮,刘表次子,刘表死后,接替刘表成为荆州之主。

(11)矫矫:勇武出众的样子。

(12)人中龙:誉为杰出人物。此喻孙权。

(13)顾盼:左顾右盼,此指微小的动作。

(14)叱咤:呼喝。

(15)破山:指震撼山岳。

(16)出大火: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营事。

(17)旗帜北卷:犹言败北,卷起旗帜向北逃跑。以上两句写周瑜用黄盖的火攻之计,焚烧曹军战船,大败曹军。

(18)图画见赤壁:收束至主题上,转写东坡游赤壁事。然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蒲圻境内的一段长江上,东坡所游之赤壁在湖北黄冈境内,一名赤鼻矶,两地相距五百里。

(19)虏:称敌人,这里指曹军。

(20)眉山公:指宋代文学家苏轼,他是四川眉山人。

(21)夜俯:犹言夜探。

(22)冯夷:水神名。苏轼《后赤壁赋》有“俯冯夷之幽宫”句。

(23)事殊兴极忧思集:用杜甫《汉陂行》原句。殊,不同。兴极,兴致极高。忧思,指当年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后的苦闷心情。

(24)天澹云闲今古同:用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居人》原句。天澹云闲,是说赤壁上空仍然是恬静的天空,悠闲的云。

(25)得意:犹言可人意,合人意。

(26)凡今谁是出群雄:用杜甫《戏为六绝句》原句。出群雄,出类拔萃的英雄。

(27)周公瑾:指周瑜,字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赤壁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此句暗以周瑜比苏轼,又关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8)憔悴:这里是示意的意思。

(29)黄州一秃翁:指苏轼,苏轼于宋元丰二年(1079)被贬黄州。秃翁,是对老人的谑称。其实苏轼当时才四十三岁,并不算老。

全文拼音版

chì
jīngménkōngshēngjiāngliúdōng
cáománlǎojiěshìrènsūnlángzuòācóng
sūnlángjiǎojiǎorénzhōnglóngpànchìzhàshēngyúnfēng
léishānchūhuǒzhìběijuǎntiānwèihóng
zhìjīnhuàjiànchì仿fǎngshāoliúzōng
lìngrénzhǎngméishāngōngzàijiǔfénggōng
shìshūxìngyōutiāndànyúnxiánjīntóng
jiāngshānzàiyǎnzhōngfánjīnshuíshìchūqúnxióng
liándāngzhōugōngjǐnqiáocuìhuángzhōuwēng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赤壁

〔清代〕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谷安禅师塔

〔唐代〕卢照邻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分。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赤壁

〔明代〕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萧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赤壁歌送别

〔唐代〕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

〔宋代〕陆游

禁门钟晓,忆君来朝路,初翔鸾鹄。西府中台推独步,行对金莲宫烛。蹙绣华鞯,仙葩宝带,看即飞腾速。人生难料,一尊此地相属。

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岁月惊心,功名看镜,短鬓无多绿。一欢休惜,与君同醉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