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刑诗》是唐代诗人郑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对佛法幻化的感悟;后两句表达看破尘世,安心自得的观点。诗中运用佛法典故,自然贴切,表现了诗人追求人格独立,决不违心苟活的精神。
临刑诗
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身。
安心自有处,求人无有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郑颋在隋末仕王世充为御史大夫,但是他厌恶王世充的狭隘和狡诈,不愿做他的官,每次议政总以有病来推托。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围城时郑颋乞为浮图(僧人),王世充不允许,但他还是剃去头发,换上僧袍。王世充听说后大怒而杀之。临刑时,郑颋作《临刑诗》此诗,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翻译注释
翻译
万物幻化而生,幻化而灭,大幻不过是身死。
只要心灵达到空净的境界,就能从容地面对一切。
注释
(1)幻:变化。无而忽有谓之幻,有而忽无亦谓之幻。“幻生”和“幻灭”,是佛教世界观的核心思想之一。
(2)莫过身:指被杀。
(3)安心:佛教各派对“安心”各有不同的解释。禅宗以为“不可得”为安心之处;菩提达摩对二祖慧可说:“将汝心来。”慧可曰:“无心可将。”达摩曰:“为汝安心竟。”天台宗以真、假、中三谛为安心之处;净土宗以厌欣之心为总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心为别安心。郑颋所谓的“安心自有处”,可能指掸宗的“不可得”为安心处。
(4)求人无有人:指王世充不允许他出家一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临终诗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临江仙·梦觉小庭院
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绮窗外,秋声败叶狂飘。心摇。奈寒漏永,孤帏悄,泪烛空烧。无端处,是绣衾鸳枕,闲过清宵。
萧条。牵情系恨,争向年少偏饶。觉新来、憔悴旧日风标。魂消。念欢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还经岁,问怎生禁得,如许无聊。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临高台
临台行高,高以轩。
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当尽忠,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雌不能随,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毛衣摧颓,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临江仙·谢家仙观寄云岑
谢家仙观寄云岑,岩萝拂地成阴。洞房不闭白云深。当时丹灶,一粒化黄金。
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时闻唳鹤起前林。十洲高会,何处许相寻?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欹枕,檐影挂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