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二首·其二

〔宋代〕陈师道

野火烧原雉昏雊,黄尘涨天牛乱斗。

江间无日不风波,老去何时脱奔走。

诗书海腹不及口,遮日宁赖钓竿手。

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作品简介

《舟中二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组诗。第一首诗以写江上风涛入手,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前半极写风浪的险恶,后半流露志士的悲辛,情在境中,深沉悲壮。第二首诗前两句着重写舟中所见的江岸平原的奇特景观;“江间”以下都是感叹生涯、忧伤不得志之语,也表达了一些激愤的感情。两诗句句紧健,语不轻出,极凝练道劲之能事,极见笔力和胸臆。

创作背景

《舟中二首》这两首诗作于绍圣元年(1094)罢颍州教授后的归途中。作者此次免官,跟苏轼被贬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是被当局作为苏轼余党处置的。尽管因为他官轻位卑,未受严谴,但他家无积储,免官后生计又成问题。受了这些关涉到政治、家庭、师友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的影响,师道当时的心境很不好、情绪低落,也时露激愤之情。这两首就比较真实地反映他当时情绪状态,盖亦不平之鸣、借客观景物而表达出来。

翻译注释

翻译

野火焚烧原野,野鸡在暮色中哀鸣;黄尘弥漫天际,牛群慌乱冲撞。

江上从无一日平息风浪,人到暮年何时才能结束这奔波?

满腹诗书却无处施展,想要遮阳避世只能依靠手中钓竿。

愧对茅檐下悠然晒背的农人,我仰头望天,徒然搔弄斑白鬓发。

注释

(1)原:原野。

(2)雉:山鸡。

(3)江间:江湖间,江海间。

(4)奔走:指为生活而四处奔波。

(5)海腹:一作“满腹”。

(6)及口:糊口。

(7)宁:岂,难道。

(8)赖钓:一作“须钓”。

(9)尔:你。

(10)炙背人:在太阳下曝背的老翁。

全文拼音版

zhōuzhōngèrshǒu··èr
huǒshāoyuánzhìhūngòuhuángchénzhǎngtiānniúluàndòu
jiāngjiānfēnglǎoshítuōbēnzǒu
shīshūmǎnkǒuzhēnínglàidiào竿gānshǒu
kuìěrmáoyánzhìbèirényǎngqīngtiānsāobáishǒu

作者介绍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陈师道的诗

相关推荐

舟中对月

〔宋代〕陆游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

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

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舟中望月

〔南北朝〕朱超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舟中二首·其一

〔宋代〕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舟前小鹅儿

〔唐代〕杜甫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

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舟夜即事

〔宋代〕王安石

火炬临遥岸,余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舟中

〔唐代〕杜甫

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

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

飘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