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明代〕汤显祖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作品简介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揭露明朝赋税繁重的社会现实,以“雨怕抽税,不敢进城”用以讽刺。诗中借用五代时吴人申渐高的话,来痛斥明朝统治阶级腐化堕落,乱摊税赋,增加人民负担的罪行。全诗语意含蓄,用典贴切,讽刺性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初夏,京畿大旱,神宗皇帝依历代旧制在宫中露天焚香祈雨,一批帮闲文人到处宣扬天子的美德。而当时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广大市民正纷起反对明王朝的苛捐杂税。其时,汤显祖刚弃官归隐,目睹这一闹剧,愤而写下了《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这首政治讽刺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风调雨顺本是上苍的褒奖,可如今难得一见哪!每到夜晚,皇帝都要焚香祷告,祈求风凋雨顺,香烟阵阵沾染着龙袍。

皇上您也应当知道,雨不下来,是雨也害怕而今的捐税呀!当年的申渐高不就笑着这样给他的主子解释过这种现象吗?

注释

(1)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指风调雨顺。汉代阴阳家以为“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是太平的征象。

(2)薄夜焚香沾御袍:黄昏时分,神宗焚香祷雨,露水沾湿了龙袍。薄夜:傍晚;夜初。薄:迫近。焚香:烧香。御袍:皇帝的龙袍。

全文拼音版

wéndōuchéngshítānshuì
fēngshíwèibāobáofénxiāngzhānpáo
dāngzhīchóuchōushuìxiàojiāngnánshēnjiàngāo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三十四岁考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章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两年后量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万历二十六年(1598)春弃官归里,致力戏曲创作。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他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尤其是戏剧史上有重要地位。

汤显祖的诗

相关推荐

闻笛

〔唐代〕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歌

〔唐代〕李商隐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

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还事几多。

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

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

闻黄鹂

〔唐代〕柳宗元

倦闻子规嘲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闻笛

〔唐代〕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闻子瞻重游南山

〔宋代〕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闻筝

〔明代〕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