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

〔清代〕郑珍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

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

作品简介

《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是清代诗人郑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写走出衙门后的遭遇既使人愁苦,又使人惊异。然后历数其事:途中树少人稀,夜晚与牛猪同寝,遭受蚤蝇侵扰。结尾借苏轼远贬海南旧事寄慨,说他虽然为人旷达,但是面对如此处境恐怕也不堪其忧。诗中既表现了旅途的辛劳,又可见诗人忍受艰苦环境的毅力。全诗除尾联外皆用对偶句式,并将蚤蝇等臭秽题材纳入诗歌,化丑为美,颇具胆识。尾联以戏谑语衬托心境,古拙幽默,敦厚淳朴,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郑珍前往云南探望在平夷县(今富源县)当知县的舅父黎恂,并做了黎恂的幕宾。五月,诗人因事自沾益至宣威,入东川。《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该诗就是这段艰苦旅程的写照。

翻译注释

翻译

走出衙门外出公干,却比在衙门办公更辛苦。愁苦之事也能当做奇闻怪事记录。

路上遇到树就停下休息,遇到村庄就留下借宿。晚上与牛同寝,早上与猪同起。

昨夜的跳蚤尚未去除,今夜的跳蚤又来相会。一路上迎面而来的是乱飞的苍蝇。

任凭你东坡先生自夸渡过南海,如果到了东川,只怕再旷达也不能毫不在乎吧。

注释

(1)沾益:地名,清为沾益州,属云南省曲靖府。

(2)宣威:地名,清雍正五年(1727),割沾益州之新化里至高坡顶,设宣威州,属云南省曲靖府。

(3)东川:清府名,治所在今云南省会泽县。

(4)出衙:走出衙门,外出公干。

(5)更似:更比。

(6)居衙:坐衙门办公务。

(7)堪:足。

(8)异事:奇闻怪事。

(9)征:记录。

(10)豕:猪。

(11)兴:起床。

(12)蚤:跳蚤。

(13)任:任凭。

(14)诩:夸耀。

(15)东坡: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

(16)东海:当为“南海”之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苏轼自惠州贬所远徙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曾作诗纪行,抒发其达观情怀。

全文拼音版

zhānchūxuānwēidōngchuān
chūgèngshìchóushìkāndāngshìzhēng
féngshù便biàntíngcūn便biàn宿niútóngqǐnshǐtóngxìng
zuóxiāozǎohuìjīnxiāozǎoqiányíngyínghòuyíng
rèndōngdōnghǎidōngchuānruòdàokàngōngnéng

作者介绍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曾任荔波县训导。治经学、小学。为晚清宋诗派作家。少数作品能暴露时政。风格奇崛,时伤艰涩。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集》等。

郑珍的诗

相关推荐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清代〕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自洛之越

〔唐代〕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宋代〕苏轼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卧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唐代〕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自为墓志铭

〔明代〕张岱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

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铭曰: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自相矛盾

〔先秦〕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赞·其一

〔宋代〕释法薰

人弃我取,人夺我与。

涉世全乖,独行无侣。

超佛越祖当头句,冷泉日夜滔滔举。

敛手忌言坐闲处,可怜也被丹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