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店妪传》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分两部分,前两个自然段记叙唐河店妪机智杀敌的事迹,叙事简明平易,然而却生动传神;第三到六自然段是议论,作者指斥执政者边防政策的失误,正面提出自己重边兵的意见,其议论详明恳切。文章虽分两部分,但前后关合紧密,浑然一体。中间用一个感叹词“噫”,承上启下,既衔接自然,又情意深长。
唐河店妪传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
虏因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胃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录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敌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五代以来,北方契丹族(辽)渐渐崛起,并常有南下之望,汉与契丹之间长期和睦相处的局面渐被打破了。北宋王朝统一南中国后,为了解除契丹人的威胁,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曾两次兴兵伐辽,企图收复五代时被辽国占领的北方大片土地,但两次均告失败,唐河一带因而成为北方边防的前线。
探讨失败的原因,谋画进击的策略,是当时朝野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北宋朝廷重臣多畏敌如虎,纷纷向太宗上疏,主张“屈己”求和;宫居右正言的王禹偁则于端拱二年(989)献《御戎十策》,力主“外任其人而内修其德”,充分准备,俟机再战,并建议太宗“下诏感励边人,使知取燕蓟旧疆,非贪其土地”。这篇文章就是缘此而发的,约作于端拱二年或淳化初年(989年左右)。
翻译注释
翻译
唐河店离南边的常山郡有七里远,以河的名为店名。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没人感到奇怪。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边防才变得严紧,但是也并不害怕辽兵。
端拱年间,有个老妇人只身留在店里。正碰上有一个辽兵来了,他把马系在门前,拿着弓箭坐下,大声叫喊老妇人给他打水。老妇人拿着井绳和瓦罐去井边,刚把井绳放下去又停住了,因为辽话称虏为“王”,她就对辽兵说:“井绳短,打不到水。我年纪大力气不够,请王自己打水吧。”
辽兵就把井绳系在弓的一头,俯下身子向井里打水。老妇人于是从背后把辽兵推落井中,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马的身上铠甲齐备,马鞍后面还悬挂着一个猪头。常山郡的吏民看到了都认为她勇敢。
唉,国家防守边塞要地,大量使用边地的士兵,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习惯作战而且不惧怕不懦弱啊!一个老妇人尚且能如此,那些边地的士兵就更不难想象了。近年来对边地要塞那些勇猛的战士,在上谷称为“静塞”,在雄州称为“骁捷”,在常山被谓“厅子”,这些都是习惯作战而且不惧怕不懦弱的人啊!听到外敌入侵,有的父母准备战马,有的妻儿整理武器,甚至还有不披挂铠甲就去迎敌的。近年来北方胡人来侵袭,很久都打不过上谷,就是因为“静塞”士兵的勇猛啊!只是恰逢戍边的将领把“静塞”的士兵都调到自己的军营来保护自己,所以上谷没有把守住。
现在“骁捷”、“厅子”的名号还在,但是兵马不多,即使招募士兵,边地的人也不响应,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被选中的都要归属上都,离开了家乡故里的缘故啊。而且每月的军饷微薄,有的甚至不能糊口;发给他们的铠甲装备很脆弱,战马也瘦弱,不能够抵挡胡人;而那些坚固的铠甲装备和强健的战马都被更上一级的部队拿走了。到了打仗的时候,却是这些人冲锋在前,当然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了。
如果能稳定那些军队,使那些士兵对自己的故里有眷恋的感情;增加他们的军需给养,使他们在吃饭穿衣上富足;再给他们配上坚固的铠甲和强健的战马,那么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败?如果真能如此,只要选一万边地的士兵,就可以抵挡外敌五万啊!治理国家的人,不在这方面用心,我看不出他们的忠心啊!
因此通过一个老妇人的英勇事迹,总体记录边境战事,赠给在位当权的人。
注释
(1)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境内有井陉等关,是北宋军事重地。
(2)因河为名:就以河为名。
(3)虏:古代对敌人表示轻蔑之称,这里指辽的士兵。
(4)兵兴以来:指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两次兴兵反击辽军以来。
(5)端拱: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988年~989年)。
(6)独止店上:单身留住在唐河店内。
(7)绠缶趋:绠(gěng):汲水用的绳子。缶(fǒu):瓦罐。趋:快走。
(8)因胡语:使用胡人的语言。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此处指辽人。
(9)惫:疲乏无力。
(10)因:于是。
(11)杪:末梢
(12)介甲:皮革做的护身战衣。
(13)彘首:猪头。这里借指敌人的首级。
(14)塞:边界险要之处。
(15)有以:有原因,有道理。
(16)尔:如此。
(17)上谷:古代郡名,即宋之易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是北宋初同辽激战的地方。
(18)静塞:北宋易州地方军队的名称。下面的“骁捷”“厅子”,也都是地方军队的名称。
(19)雄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县,是北宋军事重镇。宋太宗雍熙三年(986)曾于此第二次反击辽军。
(20)父母辔马:父母帮助儿子上鞍辔。辔,驾驭牲口的缰绳,这里用作动词。
(21)甲胄:盔甲,在这里用作动词。胄,古代作战时戴的帽子。
(22)顷年胡马:顷年:近年。胡马:胡人的军马。
(23)上都:京城。
(24)月给:每月的供给,即兵饷。
(25)充:充足,指满足需要。
(26)赢瘠:瘦弱。
(27)上军:宋初从各州选拔骁勇的军士补充京城的禁卫军,这些新整编的禁卫军称“上军”。
(28)此辈:指“骁捷”“厅子”中挑剩下来的羸弱兵马。
(29)诚:如果。
(30)客军:指从别处调来的军队。
(31)贻:赠给。
(32)云:语助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禹偁的诗
相关推荐
唐儿歌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唐多令·枫老树流丹
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悲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曾过。开着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
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怅年光、一往蹉跎。卖了杏花挑了菜,春纵好,已无多。
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
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遂吞之。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泾水黄,陇野茫。
负太白,腾天狼。
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老雄死,子复良。
巢岐饮渭,肆翱翔。
顿地紘,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鋩。
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魄飞扬。
星辰复,恢一方。
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
臣闻七声无主,律吕综基和;五彩无章,黼黻交其丽。是知气有一郁,非巧辞莫之通;形有万变,非工文莫之写:先王以是经天地,究人神,阐寂寞,鉴幽昧,文之辞义大矣哉!上官昭容者,故中书侍郎仪之孙也。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初沛国夫人之方娠也,梦巨人俾之大秤,曰:“以是秤量天下。”既而昭容生。弥月,夫人弄之曰:“秤量天下,岂在子乎?”孩遂哑哑应之曰:“是。”生而能言,盖为灵也。越在襁褓,入于掖庭,天实启之,故毁家而资国;运将兴也,故成德而受任。
自则天久视之后,中宗景龙之际,十数年间,六合清谧,内峻图书之府,外辟修文之馆。搜英猎俊,野无遗才,右职以精学为先,大臣以无文为耻。每豫游宫观,行幸河山,白云起而帝歌,翠华飞而臣赋,雅颂之盛,与三代同风,岂惟圣后之好文,亦云奥主之协赞者也。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空閤昭宫,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迹秘九天之上,身没重泉之下,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呜呼何仰!然则大君据四海之图,悬百灵之命,喜则九围挟纩,怒则千里流血,静则黔黎乂安,动则苍罢弊。入耳之语,谅其难乎:贵而势大者疑,贱而礼绝者隔,近而言轻者忽,远而意忠者忤。惟窈窕柔曼,诱掖善心,忘味九德之衢,倾情六艺之圃,故登昆巡海之意寝,翦胡刈越之威息,璿台珍服之态消,从禽嗜乐之端废。独使温柔之教,渐于生人,风雅之声,流于来叶。非夫元黄毓粹,贞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宝,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镇国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昔嚐共游东壁,同宴北诸,倏来忽往,物在人亡。悯雕琯之残言,悲素扇之空曲,上闻天子,求椒掖之故事;有命史臣,叙兰台之新集。凡若干卷,列之如左。
唐多令·雨夜
丝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是年年、肠断黄昏。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
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为梨花、深掩重门。梦向金微山下去,才识路,又移军。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鶱骇群龙。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
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广轮抚四海,浩浩知皇风。
歌诗铙鼓閒,以壮我元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