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前坐》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咏怀诗,首句写室内的孤灯、孤人,孤寂冷清、莫名惆怅之情已油然而生。次句宕开一笔,由室内移到室外,雨声渲染烘托着诗人难以平静的心潮,第三句笔锋陡转,以虚笔写情,末句则既紧扣题意,又照应“夜深”“无寐”,更突出了诗人微妙的心境。此诗用语细致含蓄,写得吞吐自如,欲露还藏,含蓄深远,回味无穷。
火炉前坐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李群玉患消渴疾(糖尿病),穷愁落魄,怀才不遇,诗歌往往是抒发哀怨的情调。这首《火炉前坐》也是这样,冬季深夜,诗人孤坐于炉前,形影相吊、夜不成寐,孤寂冷清、莫名惆怅之情油然而生,遂作此诗,抒发自己那难以平静的心潮。
翻译注释
翻译
孤灯照得人难以入眠,疾风骤雨摧打着西林。
国事家事多少关心事,独自灰上漫笔到夜深。
注释
(1)不寐:指夜不成寐的诗人。
(2)西林:诗人居所西边的树林。
(3)书灰:在灰上写字。书灰是活用“书空”的典故。
全文拼音版
火炉前坐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作者介绍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工书法,好吹笙。举进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长安,因献诗于唐宣宗,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辞官回乡。其诗善写羁旅之情。有《李群玉诗集》。
李群玉的诗
相关推荐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楚南伟观楼
洗尽蛮烟几案空,登临直见楚山雄。
坐当鸿鹄高飞处,身在乾坤灏气中。
木落有情瞻北阙,霜轻无梦入西风。
凭阑自是蓬瀛客,独对潇湘兴未穷。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送人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一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关山月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
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醉桃源·柳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
莺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