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怜

〔唐代〕李贺

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

破得春风恨,今朝直几钱。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玉冷红丝重,齐宫妾驾鞭。

作品简介

《冯小怜》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五言律诗,借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小怜的典故,讽刺宫廷奢靡与红颜祸国的历史悲剧。诗中“湾头见小怜”以琵琶起兴,暗喻冯小怜以色艺惑主;“破得春风恨”讽刺君王因美色误国;“裙垂竹叶带”等句以华美意象写其妖艳,而“玉冷红丝重”则暗含命运凄冷。全诗辞藻秾丽,意象奇诡,在香艳外衣下深藏讽喻,体现了李贺“诗鬼”特有的冷艳风格。

创作背景

《冯小怜》此诗创作于中唐时期,李贺借古讽今,以北齐冯小怜的典故影射当时权贵沉迷声色、朝政腐败的社会现实。冯小怜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宠妃,以美色和琵琶技艺得宠,最终导致北齐灭亡。李贺一生仕途失意,对统治阶层的奢靡腐朽深恶痛绝,故以冷峻笔触揭露历史教训,表达对时局的忧愤。

翻译注释

翻译

在河湾尽头遇见小怜,请她调弦拨响琵琶之弦。

这一曲能破除春风里的愁恨,不知今日该值几文金钱?

她的裙带如竹叶低垂摇曳,鬓发沾着杏花般的轻烟。

玉指拨弄红丝弦,凉意深重,竟似齐宫娇妾挥鞭驾驭金辇。

注释

(1)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

全文拼音版

féngxiǎolián
wāntóujiànxiǎoliánqǐngshàngxián
chūnfēnghènjīnzhāozhíqián
qúnchuízhúdàibìn湿shīxìnghuāyān
lěnghóngzhònggōngqièjiàbiān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长安遇冯著

〔唐代〕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别冯判官

〔唐代〕高适

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

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

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

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

冯道

〔元代〕刘因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宋代〕苏轼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唐代〕王昌龄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

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

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

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

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

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

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

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

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

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

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

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

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宋代〕吴文英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