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无衣

〔先秦〕诗经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难道我没衣服穿?我有衣服六七件。只是不如你的衣,穿上舒适又美观。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难道我没衣服穿?我有衣服六七件。只是不如你的衣,穿上舒适又温暖。

注释

(1)唐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二篇。

(2)七:虚数,非实指,言衣之多;一说七章之衣,七命之服,诸侯的服饰。

(3)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一说指周王。

(4)安:舒适。

(5)吉:美,善,好。

(6)六:即六套衣服,亦非实指;一说六命之服,指在王朝为卿者的命服。

(7)燠:暖热,温暖。

唐风·无衣拼音版

tángfēng··
yuēzhīānqiě
yuēliùzhīānqiě

作品简介

《唐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对此诗主旨有较多分歧,有人以为此诗系赞美晋武公请求命服之事,有人以为是一首答谢赠衣之诗,还有人以为是览衣感旧或伤逝之作。全诗二章,每章三句,两章字句大体相同,是典型的重章叠句,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之效果。

创作背景

关于《唐风·无衣》的背景,《毛诗序》云:“《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史记》: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嫠王。王以武公为晋君。列于诸侯。此诗盖述其请命之意。”“釐王果贪其宝玩,而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废,是以诛讨不加,而爵命行焉。”这一说法今人多表示怀疑,如程俊英《诗经译注》就认为“恐皆附会”。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有人赏赐或赠送作者一件衣服,作者作这首诗表示感谢”。有人根据诗意猜测,诗人可能是一个民间歌手,他本来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满温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因作此诗。

相关诗文

唐风·蟋蟀

〔先秦〕诗经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唐风·鸨羽

〔先秦〕诗经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唐风·有杕之杜

〔先秦〕诗经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唐风·葛生

〔先秦〕诗经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唐风·杕杜

〔先秦〕诗经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唐风·椒聊

〔先秦〕诗经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唐风·山有枢

〔先秦〕诗经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唐风·扬之水

〔先秦〕诗经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唐风·采苓

〔先秦〕诗经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