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三首·其二

〔宋代〕梅尧臣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作品简介

《悼亡三首》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是为悼亡妻而作。第二首则作具体刻画。前四句写“每出”、“归来”,“窗冷”两句以客观景物,抒写自己寂寞孤独、长夜难眠的凄凉心境。末两句更点明思妻的镂心刻骨之痛在于精神、在于灵魂上。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与妻子谢氏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邮三沟,谢氏死于舟中。《悼亡三首》这三首诗是梅尧臣悼念亡妻谢氏之作,写于同年。

翻译注释

翻译

每次出门如同梦游,逢人只能勉强应付。

归来时孤寂之感更厉害,又能向谁诉说?

长夜难眠,耳听窗中飞孤萤天空雁叫声。

世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精神从此销磨。

注释

(1)身如梦:指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的状态。

(2)强意:指勉强与人寒暄周旋之意。

(3)谁何:谁人,哪个。

(4)孤萤:数量少的萤虫。

(5)宵:夜晚。

(6)精爽:指精神。

(7)销磨:同“消磨”,逐渐消退。

全文拼音版

dàowángsānshǒu··èr
měichūshēnmèngféngrénqiǎngduō
guīláiréngxiàngshuí
chuānglěngyíngxiāochángyànguò
shìjiānzuìjīngshuǎngxiāo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少时应进士不第,以荫补入仕,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与欧阳修同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反对西昆体浮艳诗风,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诗作平淡质朴,关注社会现实,《田家语》《汝坟贫女》等反映民间疾苦,《鲁山山行》等山水诗清新自然。著有《宛陵集》,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开宋诗风气之先,对苏轼、黄庭坚等影响深远,刘克庄称其为宋诗"开山祖师"。

梅尧臣的诗

相关推荐

悼诗

〔五代〕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朦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悼亡诗

〔南北朝〕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