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宜兴

〔宋代〕曾几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作品简介

《发宜兴》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抒写作者即将离开宜兴前对宜兴的眷恋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年华老去的感伤、对羁旅飘泊的痛苦、对归隐之地山水的神往以及对赋闲生活的怅惘无奈之意。首联说年已垂老而飘泊不定;颔联说在宜兴只能暂时客居,而返回旧居度日依然艰难;颈联说国势虽风雨飘摇,但自己只能寄情山水;尾联扣题,表示十分眷恋宜兴风景。全诗围绕“述怀”这个中心进行构思,语言精于锤炼又平和自然,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运用反复和叠词等手法,生动鲜活,余味无穷。

创作背景

《发宜兴》此诗当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曾几离开宜兴之时。当时曾几已年近六十,之前曾客居宜兴数月,并作有《宜兴邵智卿天远堂》《游张公洞》等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我虽然已经六十岁垂垂老矣,却又要拖家带口登船去远行。

在阳羡暂住了三月只是作客,早想要返回玉溪手头却没钱。

游山观水到了废寝忘食境界,风声雨声都不会影响我睡眠。

从今后在我这个平民的梦里,不是到了张公洞就是游善权。

注释

(1)垂垂:形容将近、渐近,常与“老”连用。

(2)将:携持。

(3)铁头船:指船头包有铁的木船。

(4)阳羡:宜兴在秦汉时称阳羡。

(5)玉溪:信江(在今江西省,流入鄱阳湖)中段的别称。玉溪江边的上饶,曾是曾几侨居之地。这里的“玉溪”代指作者故乡。

(6)都:总、全部。

(7)废食:即废寝忘食。

(8)听风听雨不妨眠:谓任凭它风雨连宵,也不会改变自己归隐之意。这里“风雨”实喻指国家危难的形势。

(9)布袜青鞋梦:指出世隐居之想和遨游山水之愿。布袜青鞋,指平民、隐士的生活。

(10)张公:指宜兴境内的胜迹张公洞。

(11)善权:指善卷洞,在宜兴西南螺岩山上,与张公洞同为宜兴境内的两个古洞。

全文拼音版

xīng
lǎojìngchuíchuíliùshíniányòujiāngjiāshàngtiětóuchuán
liúyángxiànzhǐsānyuèguīqián
guānshuǐguānshāndōufèishítīngfēngtīngfángmián
cóngjīnqīngxiémèngdàozhānggōngshànquán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江西赣州人,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官至敷文阁待制。其诗清新自然,尤擅七律,为"江西诗派"重要代表,上承黄庭坚,下启陆游。陆游曾从其学诗,得其真传。诗作多写田园闲适与人生感悟,风格简淡含蓄,语言精炼。代表作《三衢道中》《寓居吴兴》等,展现南宋士人生活情趣。著有《茶山集》,对南宋诗坛影响深远,与吕本中、陈与义并称"南宋三大家"。

曾几的诗

相关推荐

发后渚

〔南北朝〕鲍照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发商水道中

〔宋代〕陈与义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技。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发潭州

〔唐代〕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

〔南北朝〕谢灵运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

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

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

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

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

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发白马

〔唐代〕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发阆中

〔唐代〕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