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注释
(1)飞桥:高桥。
(2)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3)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4)尽日:整天,整日。
(5)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1)飞桥:高桥。
(2)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3)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4)尽日:整天,整日。
(5)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创作的一首写景诗,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全诗构思婉曲,布局巧妙,笔触轻快,情韵悠长,对《桃花源记》的意境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桃花溪》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与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颇有相思。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西来骑火照山红,夜宿桃林腊月中。
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千载知经几暴秦,山中惟说避秦人。
仙源错引渔舟入,恼乱桃花自在春。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