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唐代〕李隆基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一路清道,渡过河阳笳声齐发,直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火把引路,鸟道通明,铁骑相衔,崎岖绕行。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白雾把沟壑掩盖住了,红霞使曙光格外辉煌。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

山润泉水被冻成各种美丽的造型,山木枝干上缀满着白霜。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农夫住茅草房,砍柴人穿野麻粗布短衣裳。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宣传唐朝国策,看望慰问地方长老,敦劝人民勤奋劳作,努力男耕女桑。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德行不厚,远不如古代先哲,运等谋划,要以先皇为榜样。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要不是今天来宣讲国策,就不会到这么危险的地方来了。

注释

(1)跸: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通行,戒严的意思。

(2)河阳:旧县名,在今河南孟津市。

(3)凝笳:笳声齐鸣,兼有天寒笳声冻凝的意思。

(4)白雾:在山上看是雾,从山下看是云。

(5)丹霞:红色的朝霞。有祥瑞之意。

(6)宿冻:已冻了很久的冰。宿:隔宿,说明很冷。

(7)山木:太行山以山高林密著称。

(8)薜:《尔雅》:“薜,山麻。”郭璞注:“似人家麻,生山中”,泛指野麻、葛藤等树皮纤维做成的粗衣。

(9)耆艾:老人。古以六十岁称,五十岁称艾,泛指老年人。人五十岁生白发。艾叶北背面多白自毛,干老后叶向内卷,显现白色。所以五十称艾。

(10)凉:薄。

(11)徽猷:徽:美好。猷:谋划。

(12)昔皇:指唐太宗。唐玄宗追幕太宗“贞观之治”,为有“开元之治”。

(13)展义:君子施行德义。

(14)垂堂:旧时堂量边靠近屋处,常有坠瓦伤人,喻有危险的地方。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拼音版

zǎodēngtàixíngshānzhōngyánzhì
qīngyángníngjiāshàngtàixíng
huǒlóngmíngniǎodàotiěràoyángcháng
báimáiyīndānxiázhùxiǎoguāng
jiànquánhán宿dòngshāndàishuāng
lǎomáowèiqiáorénzuòshang
xuānfēngwènàidūnquàngēngsāng
liángcánxiānzhéhuīyóuhuáng
yīnjīnzhǎnmàochuítáng

作品简介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是唐代诗人李隆基路经太行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中前四句描写自己以皇帝身份重上太行山时的成严场面和愉说心情‘;第五至八句描写登上太行山后所看到的自然景色;第九至十二句叙述诗人察访民情,劝农耕的经过,表达了他和太行山人之间的特球感情;最后四句抒写了自己励精图治,建立盛唐的决心和信心。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对偶等多种修手法,使诗情画意更形象、生动、有力。

创作背景

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诗人以皇帝的身份首次来路州,侍驾而来的有张嚞贞、张说、张九龄等朝延大臣。正月初九进入路州城。当志得意满的诗人再次登临太行羊肠坂时激情涌现,不能自已,挥笔写下了这首《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并令侍驾朝臣奉和。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世称唐明皇。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容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改封临淄郡王。后因诛韦后有功,册立为皇太子。先天元年(712年)继位,在位四十五年。前期励精图治,先后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国运昌盛。李隆基多才艺,知音善书,工诗能文。李隆基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唐代〕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落日忆山中

〔唐代〕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山中四咏

〔明代〕元鹏

【其一】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

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

【其二】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

【其三】

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其四】

我爱山中冬,冰澌叠乱封。

地炉无品字,一榻冷千峰。

早秋山中作

〔唐代〕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