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作品简介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全诗之意在于情与景,情景交融,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风格自然清新。

创作背景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翻译注释

翻译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

(1)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

(2)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3)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4)春草:一作“芳草”。

(5)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全文拼音版

xúnnánchángshāndàorényǐn
jīngxíngchùméitáixiànhén
báiyúnjìngzhǔchūncǎoxiánmén
guòkànsōngsuíshāndàoshuǐyuán
huāchánxiāngduìwàngyán

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诗

相关推荐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代〕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寻天台山

〔唐代〕孟浩然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寻芳草·萧寺记梦

〔清代〕纳兰性德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琉璃火。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唐代〕李白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