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寓居再逢寒食

〔唐代〕朱湾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

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

我长年寄居他乡,漂泊在外,又赶上一年一度的寒食节,不记得自己曾多少次在江上乘着船为走投无路而伤心落泪,每当遇上美好的日子就叹息自己像是随风飘转的蓬草。

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

人们请新火用的引火之物随着时节而变化,但我对人生前途的悲观心态依旧和以前一样。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在外漂泊的游子啊,你不要只去听那枝头黄鹂的悲啼声,春天来了,自然会有花儿在久居外乡的游子心中开放。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贫寒和疾病本来就不能够使我低头屈服,只管将理想和抱负暂时放下,尽情地去欣赏美好的春色。

注释

(1)良辰:美好的日子。

(2)火燧:引火之物。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拼音版

pínglíngzàifénghánshí
huíjiāngshàngqióngměiliángchéntànzhuǎnpéng
huǒsuìzhīcóngxīnjiébiànhuīxīnháiréntóng
tīnghuángniǎochóuchùyǒuhuākāijiǔzhōng
pínbìngyīngnáoshìdànjiāng怀huáibàozuìchūnfēng

作品简介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是唐代诗人朱湾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寒食节为时空节点,首联“几回江上泣途穷”化用阮籍穷途之哭典故,与“良辰叹转蓬”形成强烈反差,奠定漂泊孤寂的抒情基调;颔联“火燧新节变”暗合寒食禁火习俗,“灰心故人同”巧妙双关,既指钻燧改火之灰,更喻心境如死灰;颈联“莫听黄鸟愁啼”与“自有花开客中”构成自我宽慰,在听觉拒绝与视觉接纳间展现生命韧性;尾联“贫病无挠事”的豁达与“醉春风”的放浪,最终完成精神困境的诗意超脱。全诗用典不着痕迹,情感沉郁顿挫,在中唐羁旅诗中独具风神。

创作背景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此诗应作于朱湾漫游吴越期间(约公元780-800年),时值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士人漂泊成为时代常态。诗中“平陵”或指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其地有平陵书院;“火燧新节”既写寒食后取新火的唐代制度,也暗喻大历、贞元之际的时代变迁。“灰心与故人同”的慨叹,可能指与顾况、皎然等江南文友共有的末世心境。这种将个人困顿嵌入历史变局的写法,使该诗成为研究中唐士人迁徙与心态嬗变的重要文本,与司空曙“孤灯寒照雨”的乱后诗共构时代回声。

作者介绍

朱湾(生卒年不详),字巨川,号沧洲子,唐代宗大历年间诗人,西蜀人。性格旷达,纵游山水,曾隐居江南。以诗闻名,与刘长卿、韦应物等交游唱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其诗,评曰“诗体幽远,兴用洪深”。《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多写隐逸生活与自然景物,风格清丽淡远。朱湾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平陵东

〔两汉〕汉乐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平蔡州三首·其二

〔唐代〕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平凉

〔明代〕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