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行五首·其二

〔唐代〕高适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糟糠,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作品简介

《蓟门行五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在第一次出塞游历蓟北之时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二首直斥统治者好大喜功、轻开边衅的罪恶,以唐军与降胡待遇的差异揭露边将只顾邀功不管士卒死活的残酷现实。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创作背景

《蓟门行五首》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高适第一次出塞游历蓟北之时。从“边城十一月”和“纷纷猎秋草”可知,五诗非一时所作,大约是对某年秋冬所见边塞情景的高度概括。

翻译注释

翻译

唐朝的统治者频繁对外发动战争,企图进一步开拓边疆。

戍边战士以粗劣的食物充饥,而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

到关塞亭堡去看一下,我不由泪满衣襟。

注释

(1)汉家:借指唐朝。

(2)穷:尽。

(3)异域:外国。

(4)戍卒:守边的战士。

(5)厌:同“餍”,此指充饥果腹。

(6)糟糠:《乐府诗集》作“糠核”。

(7)降胡饱衣食:《旧唐书·北狄列传》:“可突于率其麾下远遁,奚众尽降。……奚酋长李诗、琐高等以其部落五千帐来降,诏封李诗为归义王、兼特进、左徊林军大将军同正,仍充归义州都督,赐物十万段,移其部落于幽州界安置。”

(8)关亭:一本作“开亭”。

(9)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全文拼音版

ménxíngshǒu··èr
hànjiānéngyòngkāituòqióng
shùyànzāokāngxiángbǎoshí
guāntíngshìwànglèizhān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蓟中作

〔唐代〕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蓟北旅思

〔唐代〕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唐代〕陈子昂

【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燕昭王】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乐生】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田光先生】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邹衍】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郭隗】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