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题》是一首五言古诗,出自《全唐诗》,由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此诗扣住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由白天睹物思人,触景伤怀,到夜色渐起,月色渐浓,由意识到故人已去到此恨难排,情何以堪,抒发的情感一层重一层。这首词情景交融,深切自然,看似平淡,实际上极为精炼,耐人回味将相思苦传神地勾画了出来。
缺题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古人已经离开很久了,窗下的古琴许久未弹积满了灰尘。
自斟自饮借酒消愁,愁浓酒难消,无力再给自己斟酒。
遥望远处夜色中萤火点点,忽明忽暗,夜色静谧;起身在庭院中徘徊,更深露重沾湿衣。
天地间一切万物都触动情思,此时心中的孤苦沉闷已不堪承受。
注释
(1)樽:古代盛酒的酒器。
(2)迥:远。
全文拼音版
缺题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踏歌词四首·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故衫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江令人请赞
渠本宣州人,生缘在宁国。
前不尊释迦,后不敬弥勒。
家贫无饭疃,出家去投佛。
行脚走诸方,江南遍江北。
才参临济禅,便作白拈贼。
眼里有瞳人,肚中无点墨。
还如跛阿师,说得行不得。
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尝茶
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
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却巫
卧病空山无药石,相传土俗事神巫。
吾行久矣将焉祷,众议纷然反见迂。
积习片言容未解,舆情三月或应孚。
也知伯友能为厉,自笑孙乔非丈夫。
江村夜泊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感遇四首·其三
昔余闻姮娥,窃药驻云发。
不自娇玉颜,方希炼金骨。
飞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
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