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作品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的赠序散文,中国古代劝学文的典范之作。全文以"嗜学-从师-求学"三段式结构,通过"手自笔录"的抄书细节、"负箧曳屣"的跋涉艰辛、"缊袍敝衣"的安贫乐道,构建起寒门学子的经典形象。作者以"今昔对比"的叙事策略,将个人经历升华为普遍性的为学之道,其"以中有足乐"的精神境界与"非天质卑"的治学论断,展现了儒家"格物致知"的实践品格,语言质朴而感染力极强。

创作背景

《送东阳马生序》此文作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宋濂告老还乡时,时年69岁的帝师在南京接见同乡太学生马君则。文中"太学"指南京国子监,"廪稍"为官府供给的粮食。作为明代散文的代表作,其"勤且艰"的求学标准影响了明清科举文化,清代吴楚材《古文观止》评:"现身说法,语语从阅历中来,自首至尾,无一字一句不认真。"现代教育界常引此篇阐释"学习动机"理论。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注释

(1)余:我。

(2)嗜学:爱好读书。

(3)致:得到。

(4)假借:借。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录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既加冠: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9)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11)游:交游。

(12)尝趋:尝:曾。趋:奔赴。

(13)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

(14)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15)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6)叱咄:训斥,呵责。

(17)俟:等待。

(18)卒:终于。

(19)箧曳屣:箧(qiè):箱子。曳屣(yè xǐ):拖着鞋子。

(20)穷冬:隆冬。

(21)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2)僵劲:僵硬。

(23)媵人持汤沃灌: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沃灌:浇水洗。

(24)衾:被子。

(25)逆旅:旅店。

(26)日再食:每日两餐。

(27)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28)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

(29)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

(30)容臭:香袋子。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31)烨然:光采照人的样子。

(32)缊袍敝衣: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衣:破衣。

(33)耄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34)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另译指有官位的人。

(35)缀:这里意为“跟随”。

(36)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37)诸生:指太学生。

(38)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39)县官:这里指朝廷。

(40)廪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41)裘葛之遗:裘(qiú):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èi):赠,这里指接济、给予。

(42)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43)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44)流辈:同辈。

(45)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府(南京)见朱元璋。

(46)以乡人子谒: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谒(yè):拜见。

(47)撰长书以为贽:撰(zhuàn):同“撰”,写。长书:长信。贽(zhì):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48)辩:同辨。

(49)夷:平易。

(50)归见:回家探望。

(51)诋:毁谤。

(52)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全文拼音版

sòngdōngyángshēng
yòushíshìxuéjiāpíncóngzhìshūguānměijiǎjiècángshūzhījiāshǒuhuántiānhányànbīngjiānshǒuzhǐshēnzhīdàizǒusòngzhīgǎnshāoyuēshìrénduōshūjiǎyīnbiànguānqúnshūjiāguānshèngxiánzhīdào yòuhuànshuòshīmíngrényóuchángbǎiwàicóngxiāngzhīxiānzhíjīngkòuwènxiānlóngwàngzūnménréntiánshìwèichángshāojiàngshìzuǒyòuyuánzhìshēnqīngěrqǐnghuòchìduōgōngzhìgǎnchūyánxīnyuèyòuqǐngyānsuīhuòyǒusuǒwén
dāngzhīcóngshīqièxíngshēnshānzhōngqióngdōnglièfēngxuěshēnshùchǐjūnlièérzhīzhìshèzhījiāngjìngnéngdòngyìngrénchítāngguànqīnyōngjiǔérnǎizhǔrénzàixiānféiwèizhīxiǎngtóngshèshēngjiēxiùdàizhūyīngbǎoshìzhīmàoyāobáizhīhuánzuǒpèidāoyòubèiróngxiùránruòshénrényùnpáochǔjiānlüèyànzhōngyǒuzhězhīkǒuzhīfèngruòréngàizhīqínqiějiānruò
jīnsuīmàolǎowèiyǒusuǒchéngyóuxìngjūnzhīlièérchéngtiānzhīchǒngguāngzhuìgōngqīngzhīhòushìzuòbèiwènhǎimiùchēngshìmíngkuàngcáizhīguòzhě
jīnzhūshēngxuétàixuéxiànguānyǒulǐnshāozhīgōngsuìyǒuqiúzhīwèidòngněizhīhuànzuòshàzhīxiàérsòngshīshūbēnzǒuzhīláoyǒushìwéizhīshīwèiyǒuwènérgàoqiúérzhěfánsuǒyǒuzhīshūjiēruòzhīshǒujiǎzhūrénérhòujiànyǒujīngyǒuchéngzhěfēitiānzhìzhībēixīnruòzhīzhuāněrrénzhīguòzāi
dōngyángshēngjūnzàitàixuéèrniánliúbèishènchēngxiáncháojīngshīshēngxiāngrénzhuànchángshūwéizhìshènchàngzhīlùnbiànyánérwèishàoshíyòngxīnxuéshènláoshìwèishànxuézhějiāngguījiànqīndàowéixuézhīnángàozhīwèimiǎnxiāngrénxuézhězhīzhìkuāzhīshèngérjiāoxiāngrénzhězhīzhězāi

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的诗

相关推荐

卖油翁

〔宋代〕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部分教材无此句)

鱼我所欲也

〔先秦〕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周亚夫军细柳

〔两汉〕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穿井得一人

〔先秦〕吕不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