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闺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应为作者怀念恋人湘灵之作,从湘灵怀己的角度来写的。前两句设想她因为形单影只,夜半难入眠;中间两句表现了其泪湿巾被,十分凄苦的情境;后两句设想其宁肯通宵燃灯,让身影来陪伴,间接地表现她心情的孤寂冷清和对恋人的期盼。全诗写夸张之笔,写尽女主人公长夜难眠之苦况,更把她满腹幽独哀怨的心情曲曲传出,其闺妇形象深入人心。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白居易祖籍河南,出生不久,家乡就惨遭战火的侵袭,民不聊生,他的祖父祖母也因此相继离世。为了躲避战火,父亲把白居易和母亲送到了相对安宁的宿州符离(今安徽宿州)。也就是在这里,白居易遇到了湘灵。他们初见的具体年份或已不可考,有说是唐建中三年(782),有说是唐贞元六年(790),总之,他们相恋并在一起了,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贞元七年(791)到贞元十四年(798),除却短暂的离开,符离时期的白居易除了闭门苦读,最幸福的时光很可能都是在湘灵姑娘的温柔陪伴中度过的。直到贞元十四年(798),他离开了符离,去参加科举考试。直到贞元十六年(800),诗人进土及第,这两年间,他写了《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三首思念湘灵的诗。《寒闺夜》此诗即是其中一首。
翻译注释
翻译
已经是半夜了,虽然盖着很厚的被子,觉得还是很寒冷,孤枕难眠。
薰香炉里的火已经烧尽了,眼泪把系在项颈上的领巾都湿透了。
由于珍惜影子的陪伴,整个通宵都不熄灭灯。
注释
(1)闺:内室。
(2)衾裯:卧被。衾,大被。裯,单被。
(3)懒:指想偷懒贪睡。
(4)笼香:古人燃香木芬芳屋室,香木放在香炉中,香炉带笼罩,香烟自笼罩网眼溢散出来。
(5)巾泪滴成冰:即泪滴巾成冰。巾,古代妇女衣服上有“领巾”,系于颈项,不同于后来的“巾帕”。此句说滴泪成冰,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冬夜的寒冷,以衬托闺妇心情的冷清。
(6)为惜:由于珍惜。为,由于。
(7)影:自己的身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寒食书事
寂寞柴门村落里 ,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行次冷泉驿
驿途仍近节,旅宿倍思家。
独夜三更月,空庭一树花。
介山当驿秀,汾水绕关斜。
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赊。
寒地百姓吟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寒食下第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寒食清明二首·其二
过眼年光疾弹丸,桐华半拆燕初还。
汉宫有烛朱门煖,墨突无烟白屋寒。
宁复斗鸡陪戏社,颇思携鹤访孤山。
今年秫与金同价,偶得茅柴且尽欢。
寒食雨·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雨·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