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邺下吊高神武

〔清代〕袁枚

唱罢阴山敕勒歌,英雄涕泪老来多。

生持魏武朝天笏,死授条侯杀贼戈。

六镇华夷传露布,九龙风雨聚漳河。

祇今尚有清流月,曾照高王万马过。

作品简介

《过邺下吊高神武》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怀古七律。此诗凭吊北齐神武帝高欢,抒发了对英雄功业与历史沧桑的深沉感慨。首联以“敕勒歌”起兴,用高欢临终命唱此歌的典故,奠定悲壮基调;“英雄涕泪”一语双关,既写高欢晚年心境,亦含诗人吊古之情。颔联“生持魏武朝天笏,死授条侯杀贼戈”以工稳对仗概括高欢一生:生前如曹操般执掌朝纲,死后精神激励周亚夫般的将领平叛,时空跨度极大。颈联“六镇华夷”“九龙风雨”展现其经营北疆、定都邺城的雄才大略;尾联以万马过境的历史幻影与永恒清月对照,余韵悠长。全诗用典精当,气韵沉雄,体现了袁枚性灵诗中雄浑厚重的一面。

创作背景

《过邺下吊高神武》此诗作于乾隆年间(具体年份待考),袁枚途经邺城(今河北临漳)时有感而发。高欢作为南北朝后期枭雄,其墓冢在清代已荒芜。袁枚借吊古抒发现实情怀:一方面,乾隆时代文字狱严酷,诗人借“高王万马”暗藏对盛世武备的期待;另一方面,“老来涕泪”亦渗透着诗人自身晚年对功名岁月的反思。诗中“清流月”意象,既是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化用,也契合袁枚“性灵说”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审美追求。

翻译注释

翻译

唱完阴山的敕勒歌,纵如高欢一般的英雄,晚年回望自己的过去也不禁潸然泪下。

活着的时候像魏武帝一般有着争霸天下的权势,死后后人就像西汉的条候周亚夫一样南征北战。

念神武自六镇起兵高举露布,点兵台在漳河聚集了多少将士。

如今只有映照过清清流水的月光依旧,它曾见证高欢征战韩陵山的千军万马。

注释

(1)魏武:这里指魏武帝曹操。

(2)条侯:周亚夫(?—前143年),沛郡(今江苏丰县)人。绛侯周勃的次子。西汉名将,军事家、丞相。周亚夫年少时喜读兵书,智谋过人,诚笃不欺。初任河内郡守,后袭爵,为条侯。

(3)露布: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4)祇:同“只”。

全文拼音版

guòxiàdiàogāoshén
chàngyīnshānchìyīngxiónglèilǎoláiduō
shēngchíwèicháotiānshòutiáohóushāzéi
liùzhènhuáchuánjiǔlóngfēngzhāng
zhǐjīnshàngyǒuqīngliúyuècéngzhàogāowángwànguò

作者介绍

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抒写个性与真情,反对拟古,代表作《所见》《马嵬》等清新灵巧。中年辞官隐居南京小仓山随园,广收女弟子,倡导女子教育。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其文学理论与创作开清代诗坛新风,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相关推荐

过真州

〔清代〕沈德潜

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

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

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

过秦楼·水浴清蟾

〔宋代〕周邦彦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过文登营

〔明代〕戚继光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笳。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