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宣城赴官上京

〔唐代〕杜牧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作品简介

《自宣城赴官上京》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前两联追忆往事,直言诗人诗酒放浪的生活。颈联接连反诘,进行自我否定,似有痛悔之意,与诗题相合,有振作起来,不负往日抱负之意。尾联又回笔写“挂冠”之事,以为身处官场只会虚度光阴,耽误去“访旧游”。此诗一波三折,平地骤起波澜,回肠荡气,抒发了诗人有志作为,但又仕途不如意,浪迹山水青楼又不甘心的矛盾心态。

创作背景

《自宣城赴官上京》此诗是开成四年(839)所作,时杜牧三十七岁。杜牧于开成三年在宣州幕中,是年冬,内升左补阙、史馆修撰,次年(即开成四年)春初,赴京供职,离宣州时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注释

(1)潇洒:形容人的超逸脱俗。

(2)十过秋:十多年。杜牧自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佐沈传师江西幕,转宣城,又转淮南牛僧孺幕;一度升为监察御史,不久移疾分司东都,后又到宣州崔郸幕,至内升左补阙的开成三年(838)冬,首尾共十一年。

(3)迟留:即滞留,有流连、耽搁之意。

(4)谢公城:指宣城。因南齐谢脁曾作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多处古迹,故称。

(5)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6)云山:泛指山川秀色。

(7)襟韵:指人的情怀风度。

(8)尘冠挂却:辞官不做。

(9)闲事:等闲之事,平常的事。

(10)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全文拼音版

xuānchéngguānshàngjīng
xiāojiāngshíguòqiūjiǔbēichíliú
xiègōngchéngpànjīngmèngxiǎoménqiánliǔtóu
qiānyúnshānchùhǎorénjīnyùnshēngxiū
chénguānguàquèzhīxiánshìzhōngcuōtuó访fǎngjiùyóu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自嘲

〔近代〕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唐代〕李白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自叙

〔唐代〕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自叹

〔明代〕夏完淳

功名不可成,忠义敢自废?

烈士贵殉名,达人任遗世。

自愧湖海人,卓荦青云志。

虽无英雄姿,自与俦伍异。

美人来何迟?景光日云逝。

谁不誓捐躯?杀身良不易。

百年在一旦,神仙安可冀?

荣名复何为,寂寞千古事。

自代内赠

〔唐代〕李白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

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唐代〕李白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