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歌

〔两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作品简介

《鸿鹄歌》是汉高祖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此诗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羽翼丰满的鸿鹄一飞冲天、无所困厄的壮阔景象,表明作者对换立太子一事的无能为力,显露出他欣喜、无奈、痛苦、冷静一系列情感交织的复杂心态。全诗采用暗喻手法,通体运用四言,传达着作者难以直述的多重情怀。

创作背景

据《汉书·外戚传》云,汉高祖刘邦因为嫌吕雉的儿子太子刘盈为人过于仁厚软弱,想废掉他而立其爱妾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但因吕雉为人刚毅,采用了张良的计策,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实现。因此高祖作此歌劝慰戚夫人,以说明无力更换太子的道理。

翻译注释

翻译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

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

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

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注释

(1)鸿鹄:即鹄,俗称天鹅。因其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2)举:振翅高飞。

(3)翮: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

(4)就:成,丰满。

(5)矰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矰,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

(6)安:怎么。

全文拼音版

鸿hóng
鸿hónggāofēiqiān
jiùhéngjuéhǎi
héngjuéhǎidāngnài
suīyǒuzēngzhuóshàngānsuǒshī

作者介绍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出身平民,秦末起兵反秦,后与项羽争霸,建立汉朝。善于用人,萧何、张良、韩信等辅佐其成就帝业。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奠定文景之治基础。创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展现豪迈气概。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平民皇帝,其"布衣将相"格局开创了新的政治模式,对汉民族形成和中华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陈风·宛丘

〔先秦〕诗经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宋代〕张先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水仙子·红指甲

〔元代〕徐再思

落花飞上笋牙尖,宫叶犹将冰箸粘,抵牙关越显得樱唇艳。

怕伤春不卷帘,捧菱花香印妆奁。雪藕丝霞十缕,镂枣斑血半点,掐刘郎春在纤纤。

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

〔唐代〕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