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程女》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是为诗人即将出嫁的女儿元真而作。元真远嫁给偃师的程思恩,在临行前夜,诗人全家欢聚一堂,设酒宴为女儿送行,诗人既喜且悲。即兴挥笔,将诗人与女儿依依不舍的心情表露无遗。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别程女
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
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
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
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大约在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秋,元好问在登封送女出嫁。临上路前一晚,诗人与家人团坐饮酒,共话别情,直至夜深人阑。富于感情的诗人想到在此丧乱之时,又将失去一点慰藉,不由得倍感凄怆。惆怅之际,他研墨挥毫,把浓重的亲子之情融成在该诗中。
翻译注释
翻译
寂静的书斋凉风淅淅,四处铺散着秋霜的清寒,青灯下面斟饮这离别苦酒,话语缠绵怎顾那夜尽更阑。
生下女儿,便知是在娘家暂且寄寓,人到中年,却终究更感慨离合悲欢。
你好比松间的小草,我总算把你栽培在稳妥的地方,你又像掌上的明珠,我抛下你该有多么困难。
明天,你将在缑山东畔分手上路,叫我这山野田夫怎能心宽。
注释
(1)程女:就是嫁给程氏的女儿,指元好问的长女元真,十八岁时嫁给程思恩。
(2)芸斋:即书斋。芸,芸香,菑(zì)、叶、花都有特殊香气,因其能辟除书籍中的蠹(dù)虫,书房中常有此物,因此古人又称书斋为芸斋。
(3)淅淅:风声。
(4)掩霜寒:闭门挡住寒气袭来。
(5)别酒:离别的酒席。
(6)青灯:古时点莱油灯,灯光青荧,因而得名。
(7)语夜阑:即“语于夜阑”,意思是千叮万嘱,说到天快亮了。阑(lán),残尽,将尽。
(8)生女便知聊寄托:旧时认为,女儿是夫家的人,因而出嫁前不过是暂且寄托在娘家而已。聊寄托, 暂且寄托,因为女儿迟早要嫁出去,故云。
(9)中年尤觉感悲欢: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晋人谢安告诉王羲之说,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对哀凄之事特别容易伤感,每次与亲友别离,都一连几天心里不舒服。诗人借用谢安语意,表达诗人不忍与女儿分别的心情。
(10)松间小草:用来比喻女儿。
(11)栽培稳:谓女儿嫁到婆家算是安顿好了。
(12)掌上明珠:喻极受珍爱的女儿元真。
(13)弃掷难:不忍心把女儿送出家门。
(14)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南、登封东北,大概是元真出嫁所经之路。
(15)野夫:乡野之人,此诗人自谓。是时,遗山寓居嵩山躬耕,故云。
(16)若为:如何,怎能。
(17)宽:宽心。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别黄徐州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别韦郎中
星轺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
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别友狱中
居常念朋旧,簿领成阔绝。
嗟我二三友,胡然此簪盍。
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
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
所恨精诚眇,尚口徒自蹶。
天王本明圣,旋已但中热。
行藏未可期,明当与君别。
愿言无诡随,努力从前哲。
别辋川别业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
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别州民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二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别李浦之京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别宋常侍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