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和吴见山韵》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少妇思离人;下片述少妇借物思春寄情。反映了少妇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天长地久的爱情之美好愿望;而这也是词人自己心底的想往。语言通俗、朴实,近似白描但又传神凝练。
点绛唇·和吴见山韵
金井空阴,枕痕历尽秋声闹。梦长难晓。月树愁鸦悄。
梅压檐梢,寒蝶寻香到。窗黏了。翠池春小。波冷鸳鸯觉。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点绛唇·和吴见山韵》这首词的创作年代已不详。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梦窗词》中,题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有五首之多。此词以景写情,反映出词人晚年鳏寡孤独的心境。
翻译注释
翻译
深秋的井台上幽深阴凉,铺满黄叶,室中少妇因落叶声声而思离人,所以她斜倚床上,泪痕湿枕,似是已尝尽了秋日离愁的滋味。梦长得清晓不再来临,甚至连被月光照映的树梢间的乌鸦,也不敢发出聒噪声,怕那鸦声会惊醒了少妇的好梦。
少妇心灵手巧,为寄托自己的相思情,刻剪了两幅窗纸图。一幅为檐头梅枝盛开,梅花喷香,中有只几寒蝶在花间翩翩飞舞;一幅为初春中的一潭碧水清冽,其中正有两只鸳鸯交颈而眠。
注释
(1)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的变体。
(2)和韵:是用他人诗词所用的韵而作诗词。分用韵、依韵、次韵三种。
(3)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生平事迹无考,当精于词,词作无考。
(4)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5)秋声:指秋天的风声、落叶声和虫鸟声等。
(6)窗黏了:北方人于冬寒时,要将窗户缝隙糊严密,以御风寒,保持室内温暖。
(7)春小:即小春、小阳春,指农历十月。初冬季节,某些地区天气温暖似春,故称小春,十月小阳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吴文英的诗
相关推荐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点绛唇·伤感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点绛唇·屏却相思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点绛唇·时霎清明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点绛唇·波上清风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点绛唇·金谷人归
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
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
点绛唇·采药归来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点绛唇·越山见梅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