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王大娘戴竿

〔唐代〕刘晏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作品简介

《咏王大娘戴竿》是唐代诗人刘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杂技演员高妙的杂技艺术,诗的前两句以百戏烘托入题,写出戴竿技艺最引人入胜,后两句写出旁观者之惊叹,进一步突现技艺超群绝伦。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颇富情趣。

创作背景

《咏王大娘戴竿》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此诗题下有注:“《太平御览》云:唐明皇御勤政楼,大张乐,罗列百技。时教坊有王大娘者,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辍。时晏以神童为秘书正字,方十岁,帝召之,贵妃置之膝上,为施粉黛,与之巾栉,令咏王大娘戴竿。晏应声而作,因命牙笏及黄纹袍赐之。”《明皇杂录》也有类似记载:唐玄宗在新落成的勤政楼前举行欢庆活动,观赏百戏,有个教场艺人王大娘表演了戴竿技艺。她头戴百尺长竿,竿上面还有做成仙境模样的木山,并让一名小男孩在山上表演歌舞节目。这时才十岁的刘晏已做了皇帝的秘书正字,被唐玄宗诏于楼中,杨贵妃就让神童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百戏争新和王大娘头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一首赞美诗。刘晏应声而作了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勤政楼前百技竞赛,各自展现自己的高超与魅力,而王大娘的长竿更是鹤立鸡群,惊险美妙无比。

谁能料到妇女反而更有力气,顶着长竿犹自嫌轻,还要在上面顶个木山,叫人在山上翻滚歌舞。

注释

(1)王大娘:当时著名的杂技艺人。

(2)戴竿:杂技的一种,亦即古之“寻橦”,演员将长竿放在头顶上,然后其他演员攀登上竿表演各种动作。

(3)楼前:指勤政楼前。

(4)百戏: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

(5)入神:指技艺达到精妙的境界。

(6)绮罗:古代贵族妇女穿绫罗绸缎制成的衣服。这里指王大娘。

(7)翻:同“反”。

(8)著人:放上一个人。著,附着,放置。

全文拼音版

yǒngwángniángdài竿gān
lóuqiánbǎijìngzhēngxīnwéiyǒucháng竿gānmiàoshén
shuíwèiluófānyǒuyóuxiánqīnggèngzhùrén

作者介绍

刘晏(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宝应二年(763),迁吏部尚书、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总理天下财政,使安史乱后的危殆形势得以复苏。为唐代最出色的理财家。后为杨炎诬构死。《全唐诗》收其诗二首。

相关推荐

咏鹰

〔五代〕高越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咏史八首·其二

〔魏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落梅

〔南北朝〕谢朓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咏贫士七首·其二

〔魏晋〕陶渊明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雾

〔唐代〕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咏壁鱼

〔唐代〕李远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

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

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