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

〔先秦〕老子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吨吨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翻译注释

翻译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注释

(1)唯之与阿:唯,恭敬地答应,这是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阿,怠慢地答应,这是长辈回答晚辈的声音。唯的声音低,阿的声音高,这是区别尊贵与卑贱的用语。

(2)美之与恶:美,一本作善,恶作丑解。即美丑、善恶。

(3)畏:惧怕、畏惧。

(4)荒兮:广漠、遥远的样子。

(5)未央:未尽、未完。

(6)熙熙:熙,和乐,用以形容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情状。

(7)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此句为参加丰盛的宴席。

(8)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里登台眺望。

(9)我:可以将此“我”理解为老子自称,也可理解为所谓“体道之士”。

(10)泊:淡泊、恬静。

(11)未兆:没有征兆、没有预感和迹象,形容无动于衷、不炫耀自己。

(12)沌沌兮:混沌,不清楚。

(13)孩:同“咳”,形容婴儿的笑声。

(14)儡儡兮:疲倦闲散的样子。

(15)有馀:有丰盛的财货。

(16)遗:不足的意思。

(17)愚人:纯朴、直率的状态。

(18)昭昭:智巧光耀的样子。

(19)昏昏:愚钝暗昧的样子。

(20)察察:严厉苛刻的样子。

(21)闷闷:纯朴诚实的样子。

(22)澹兮:辽远广阔的样子。

(23)飓兮:急风。

(24)有以:有用、有为,有本领。

(25)顽且鄙:形容愚陋、笨拙。

(26)贵食母:母用以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万物之母。此名意为以守道为贵。

全文拼音版

dàojīngèrshízhāng
wéizhīāxiāngměizhīèxiāngruòrénzhīsuǒwèiwèihuāngwèiyāngzāizhòngrénxiǎngtàiláochūndēngtáiwèizhàodùndùnyīngérzhīwèiháilěilěiruòsuǒguīzhòngrénjiēyǒuérruòrénzhīxīnzāidūndūnrénzhāozhāohūnhūnréncháchámènmèndànruòhǎiwàngruòzhǐzhòngrénjiēyǒuérwánshìrénérguìshí

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的诗

相关推荐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先秦〕老子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先秦〕老子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先秦〕老子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先秦〕老子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先秦〕老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第十九章)

〔先秦〕老子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