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上片展开想象,把江潮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头两句作者引用两个典故,说明天上与人间可以相通。下片正面描写潮势。潮声如惊雷滚动,潮水如鸟云翻滚,声势夺人。全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用典多而贴切。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八月,此时东坡任杭州太守,苏伯固(坚)任监税。两人交往甚密,时有诗词唱和,这首词即为东坡和和苏伯固在钱塘江畔观潮后所写。
王文诰《苏诗总案》认为此词作于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通判杭州时。而刘尚荣《钞本〈注坡词〉考辨》和吴雪涛《苏词编年辨证》认为此词作于元祐五年(1090年)。
翻译注释
翻译
海上有人乘木筏直上银河,仙人萼绿华常来凡间羊权家。可见飞升上天不需要吃丹砂,只要乘着潮势就可以走遍天涯。
潮声如雷滚动,在夫差的故国;潮水如云翻腾,在海神的老家。席上怎么能得到善抚琴的伯牙,谱写潮声,可与《水仙操》比高下。
注释
(1)槎:木筏。
(2)萼绿华:传说中女仙名,年约二十,身穿青衣,每月六次到晋人羊权家。
(3)丹砂:又称朱砂,辰砂。
(4)雷辊:雷滚;雷鸣。
(5)海若家:指大海。海若,北海若,传说是海神。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南歌子·古戍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南歌子·万万千千恨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南歌子·转盼如波眼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南歌子·荷盖倾新绿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