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条山之阳,黄河之傍,灌莽极目,兽骇鸟翔。畎㽪纵横以远际,沟途陂陁以衍长。经界宛其未改,庐井已不可得而详。问平高之耆老,乃知古虞君之故邦,及芮伯争而未决,质成于文王者也。
中条山的南面,黄河的近旁, 远望草木丛生的原野上,野兽惊扰,群鸟飞翔。田野上水沟交错到达远方的边界,道路倾斜使之更显广阔。田中的边界好像还没有改变,而田中的庐舍已经不能知悉了。询问水边平地的老人,才知道是古代虞国君主的故地,与芮国君主争地而讼,请周文王评定是非。
呜呼!姬周之造迹,自后稷之建邦,公刘之启土;古公著抚民之庸,王季号勤王之祖,至翼翼之文王,得奔奏御侮之贤辅,三天下而有二,犹臣服商,受而遵王之所也。
啊,西周成就的事迹,从后稷建立邦国公刘迁居豳地开始。古公亶父安抚百姓的功劳显著,季历号称是勤于王事的先祖。到了做事恭敬慎重的文王,得到了能奔走传喻、抵御外侮的贤能辅臣,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仍然以臣道事商,因而最终接受并继续称王天下。
伤汉儒之鄙陋,议图谶以厚诬;以虞芮质成而被化,为周始称王而受符。以区区之陋邦,睹至德于须臾。来四十国之臣妾,如父召而子俞。文王之受命,固定于虞芮之质成;若尊号改元,斯盛德之所必无也。
可悲汉儒庸俗浅薄,议论此事以符命占验深加欺骗。他们认为虞国和芮国请西伯评论而被感化,是周开始称王的符命显示。虞芮作为僻陋的小国,只看到文王最高尚的道德一会儿就被感化。西周招致了四十个臣服的国家,就像父亲召见、儿子应答那样恭敬。文王的接受天命,本来决定于虞芮二国争讼的公正评定。如果指称帝为王改变年号,这盛大的德行必定不存在了。
呜呼,天有昭昭之明,无谆谆之教。视其命之去就,在人心之恶好。苟处时而得中,何必丹书朱雀而为符告也。眺荒原之茫茫,抚往事而增悼。追淳风之不反,伤衰世之末造。诵《绵》诗而永叹,为执笔以三叫。
啊,上天有镜子似的明亮,不用孜孜不倦地教导。上天看待国家受命与否,在于其百姓的人心向背。倘若处理时机恰到好处,又何必用丹书朱雀作为祥瑙征兆呢?远远眺望荒原空旷辽阔,体恤往事更增伤感。回溯敦厚朴实的风俗不再回来,哀伤衰落的末世到来。吟诵《绵》诗发出长长的叹息,为持笔写作而再三感慨。
注释
(1)闲田:古代本指未被封赐的土地,后也指无人耕种的荒废田地。
(2)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
(3)阳:山的南面称“阳”。
(4)傍:依附,接近。
(5)灌莽:草木丛生的原野。
(6)极目:远望,尽目力所及。一望无际。
(7)骇:惊扰。
(8)翔:盘旋而飞。
(9)畎:田间的水沟。
(10)㽪:水田。
(11)陂陁:倾斜之貌。
(12)经界:土地的分界。
(13)宛:仿佛,好像。
(14)庐井: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故称八家的庐舍为庐井。
(15)平高:即平皋,水边平地。
(16)耆老:老人。《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
(17)虞: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居于蒲坂(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18)芮:古国名,在今山西芮城县一带。
(19)质成:求人评定是非。
(20)文王:周文王。
(21)姬周:周人属姬姓,故称姬周。
(22)造迹:开始发迹。
(23)后稷:周部族的祖先,名弃,为舜农官,封于邰,号后稷,姓姬氏。
(24)公刘:相传为后稷的曾孙,居于邰而遭夏人之乱,迁其民邑于豳,今陕西彬县地。
(25)启土:开拓疆域。
(26)古公:即古公亶父,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的祖父,原居豳,因戎狄族侵逼,迁于岐山(在今陕西)下,使周族逐渐强盛。
(27)庸:功劳。
(28)王季:古公亶父之子,文王之父,名季历。
(29)勤王:为王事尽力。
(30)翼翼:恭敬之貌。
(31)奔奏:广为喻德宣誉之臣。
(32)御侮:抵御外侮、卫国安邦之臣。
(33)贤辅:指德才兼备的辅臣。
(34)三天下而有二:殷末,周族占据了天下的三分之二。
(35)臣服:以臣服侍。
(36)鄙陋:庸俗浅薄。
(37)议:议论,评论。
(38)图谶:汉代宣扬符命占验的书。这里指汉儒宣扬的周代商的受命之征验。
(39)被化:指被感化。
(40)受符:受命为王。
(41)区区:狭小之貌。
(42)须臾:极言时间短暂。
(43)臣妾:臣子。
(44)俞:是,应答之词。
(45)受命:接受天命。
(46)固:本来。
(47)定:决定。
(48)尊号改元:指称帝为王。
(49)盛德:盛大的德行。
(50)昭昭:明亮。
(51)谆谆:教导不倦之貌。
(52)去就:去留,进退。
(53)恶好:丑劣与美好。
(54)苟:假若。
(55)丹书:古代统治者托言天命,捏造的所谓天书,如河图、洛书之类,因用丹笔书,故也称“丹书”。
(56)符告:古代所谓天赐祥瑞与人君,以为受命的凭证。
(57)荒原:荒芜的原野。
(58)茫茫:旷远之貌。
(59)抚:摸。此指回忆。
(60)悼:悲伤,伤感。
(61)淳风:敦厚朴实的风俗。
(62)衰世:世风颓败之时。
(63)末造:末世。
(64)《绵》诗:《诗经·大雅》中的篇名,着力记叙了周族先王开国的业绩。其中写到“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一事。
(65)执笔:持笔。
(66)三叫:再三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