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美人·清明》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上片前二句说游春拾翠归来得迟了,而踏青之约日近,故接下三旬便承前说邻女有约踏青,但奈何疏慵倦怠。下片则自叙心怀,先说本就心绪不佳,愁怀不解,故不愿再去沾惹新恨了,而此情谁又知道,故于结处说惟有那清晓窗外的流莺明了。全篇幽思含婉,清丽轻灵,表达出百无聊赖的阑珊意绪。
踏莎美人·清明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古代有游春的习俗,多选在清明时节,纳兰为了借用女性口吻来描述一个生活片段,于是以此为题而作下《踏莎美人·清明》这首咏节令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游春晚归,郊游的日子临近,收到邻家女子的书信:樱桃花落,已是清明时节,干嘛不精心梳妆一番出门呢!
一双淡眉弯弯,一副柔肠几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莺儿掠过清晨的窗外,仿佛窥探了我的梦境,婉转的叫声仿佛在说:这个人如此憔悴,可怜可怜。
注释
(1)踏莎美人:顾贞观的自度曲,一半《踏莎行》,一半《虞美人》。
(2)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3)踏青:清明前后到野外去观赏春景。
(4)香笺:即信笺。因少女之手,散发香气,故云香笺。
(5)邻姬:邻家女子。
(6)讯:通“信”。
(7)绿鬟:乌黑发亮的头发。
(8)斜亸:斜斜地垂下来。
(9)浅黛:用黛螺淡画的眉毛。
(10)个侬:这人或那人。
(11)生:用于形容词词尾。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销魂都在夕阳中。
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当时何似莫匆匆。
会同馆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游太平公主山庄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送人游蜀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风雨杂江声。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西岩
凭阑却忆骑鲸客,把酒临风手自招。
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
题云际寺上方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
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
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
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
报燕惠王书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又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令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练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击齐。以天之道,光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自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谦于志,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
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报,唯君王之留意焉。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一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尊酒,女郎台下水如天。
姑孰十咏·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白毫子歌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夜卧松下云,朝飡石中髓。
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渌水回。
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
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可得见,未得亲。
八公携手五云去,空余桂树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