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一首咏物七绝。此诗以春草为意象,前两句"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写春草生命力之旺盛,展现其无处不在的蓬勃生机;后两句"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笔锋陡转,借草木无情反衬人生易老,在咏物中寄寓时光流逝的深沉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春草"岁岁枯荣"的自然现象,含蓄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哲思,体现了晚唐咏物诗"托物寓情"的典型特征。
春草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不管是天北还是天南,小草总是长满路边,它连绵不断地向远处生长,处处都能够扎根繁衍。
茂盛的春草总是催人早日归家,春风吹绿小草又是一年。
注释
(1)托:依赖。
(2)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春草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作者介绍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馀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东)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汉中)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阆中)、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汉中。
唐彦谦的诗
相关推荐
春宵自遣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春晚怀山南四首·其二
壮岁从戎不忆家,梁州裘马斗豪华。
至今夜夜寻春梦,犹在吴园藉落花。
春日还郊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春游南亭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春雁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