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咏史诗,引古鉴今,从历史经验中,引出教训,从反面说明修明政治的重要,如果一味追逐醉生劳死的腐化生活,就难免有丧国亡身之祸。首联谓封建帝王切莫仗恃军事武力而忽视了国家的和平安定,古今王朝的成败如霜露之短暂,不可不警惕;次联谓加固城防,以为长治久安,实乃徒劳无益;欲应天象而为天子是不可能的事;三联谓昔时帝王奢侈淫乐,转眼瓦飞钟堕;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末联谓回头凭吊箕山许由之墓冢,才真正相信许由逃尧非求高名,而是为避祸也。此诗将典故化炼成具体生动的形象,渲染一种沉郁气氛,并融入简洁的点染,体现诗人的感慨与褒贬。
览古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朝末年,朝局动荡,官宦当权。阉寺擅权,藩镇跋扈,牛李两党,倾轧甚烈。宝历二年(826年),唐敬宗于年末遇弑,使李商隐很受触动,七律《览古》即因是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金城汤池不足以拿来自恃,古今王朝兴废,如草间霜露,日出就消散了,应当居安思危。
墙壁上白涂上红色的文彩,对于巩固江山并无益处。吴主想应天象而成天子,竟未能实现。
长乐宫殿屋瓦尽飞,随着雨水一同流逝。景阳楼钟堕,无异天昏。
思古鉴今,方信许由逃尧,非务高名,而是为了逃避乱世。
注释
(1)览古:纵览古代历史、抒发感慨。
(2)恃:依仗、凭借。
(3)金汤:“金城汤池”的省称。比喻城如金之坚固,护城壕池如汤之沸热,不可逾越。
(4)忽:荒废。
(5)太平:指实现太平的大政。
(6)草间霜露古今情:写一个朝代如草上霜露一样易于消逝。
(7)空:徒然。
(8)赪壤:红土。鲍照《芜城赋》写西汉吴王刘濞扩建广陵城(今江苏扬州)“糊赪壤以飞文”,但刘濞后来据险谋叛,城毁人亡。
(9)黄旗:指黄旗紫盖,古代迷信认为是帝王应运而生的气象。此句引用东吴亡国之君孙皓之事,他相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东吴即将享有天下的祥瑞,而大举西上,却终于为晋所灭。此句意在表明天命之不可信。
(10)长乐瓦飞:写南朝宋废帝刘子业自取灭亡的事。据《南史》载:宋废帝即位后,大肆杀戮,并以石头城为长乐宫,极尽豪奢,但次年,即失位身死。长乐,即长乐宫,秦汉时宫名,这里代指宋废帝建都的石头城(今江苏南京)。
(11)景阳钟:南朝齐武帝为了游幸,置钟于景阳楼上,用以报晓,催宫妃早起妆饰。此句以齐代景阳楼的堕毁兼写陈代陈后主与张丽华在隋军攻占台城时避难在景阳殿前的井下,终于身死国亡。此句以齐武帝与陈后主的荒淫灭败,象征凭恃长江天险而沉湎声色的南朝统治的覆亡。
(12)吊:凭吊。
(13)箕山客:指隐居箕山的许由。传说尧要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遂隐居箕山。
(14)逃尧:指许由逃避尧的禅让。此句意在表明,许由懂得天下治乱兴衰的规律,所以不肯主天下,并非只图清高之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寄淮南友人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秣陵口号
车马垂杨十字街,河桥灯火旧秦淮。
放衙非复通侯第,废圃谁知博士斋。
易饼市傍王殿瓦,换鱼江上孝陵柴。
无端射取原头鹿,收得长生苑内牌。
临江仙·离怀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箔绮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女冠子·步虚坛上
步虚坛上,绛节霓旌相向,引真仙。玉佩摇蟾影,金炉袅麝烟。
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欲留难得往,却归天。
应天长·玉楼春望晴烟灭
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黄鹂娇啭声初歇,杏花飘尽龙山雪。
凤钗低赴节,筵上王孙愁绝。鸳鸯对衔罗结,两情深夜月。
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