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母》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无法侍奉左右的愧疚之情。前两句“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点明母亲居住邗沟(今扬州一带),自己却因公务羁留他乡;后两句“月明闻杜宇”以杜鹃啼血之声(传统意象中象征思归)烘托思亲之痛,“南北总关心”则直抒无论身处何地始终牵挂母亲的心境。全诗含蓄深沉,在二十字中凝聚了儒家孝道与仕途矛盾的双重情感。
将母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将母》此诗作于王安石变法期间(约1070年代),时任宰相的他推行新政,政务繁忙无法亲身尽孝。邗沟是母亲寓居之所,白紵(指白衣,或白紵山)代指诗人所在官署。杜鹃夜啼的意象,既暗示母亲对游子的呼唤,也隐喻变法反对者的舆论压力。诗中“南北”的空间对立,深刻反映了古代士人“忠孝难两全”的永恒困境。
翻译注释
翻译
带着母亲来到了邗沟,但家尚留在白紵。
母亲月圆之夜突然听到杜鹃的声音,想起离家在外的儿子。虽然天南地北相隔万里,但心中依旧是深深的牵挂。
注释
(1)邗沟:在今天的江苏境内。
(2)杜宇:杜鹃。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进酒·城下路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将之京师杂别·其一
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
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
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
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将发
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