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嘉兴》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的开头二句用大笔濡染,勾勒一幅千岩万壑、云蒸霞蔚的三山云海图;三四句,写“薄帆”进入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五至八句是作者用诗人兼画家的笔触,对江南水乡风景进行细致的刻画;九十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夜幕下吹笛之景;结尾二句,写乐曲引起诗人心灵的感受,不着痕迹地透露出自己对吴中水乡无限依恋之情。全诗运笔自如,着色淡雅,可谓心与景会,再现了江南水乡春末景色。
过嘉兴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过嘉兴》此诗作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萨都剌生长在北方,当时离开大都沿运河南下,前往福建赴任,途经嘉兴,眼见江南的秀丽景色,诗人从一个异乡人的角度,用充满新奇感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三山云海远隔几千里,烟波浩渺十幅蒲帆高挂。
吴中过往的客人不要思乡,江南的画船就像家。
短短的芦芽穿出了绿沙地,船头鲤鱼风吹起白浪花。
吴地美女荡着双桨进城去,小寒时节细雨濛濛像绿纱。
我唱《水调》无人接续,江上月色清冷吹紫竹。
春风里吹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都泛绿。
注释
(1)三山:指福州的三座山,即于山、鸟石山和越山。
(2)蒲帆:蒲席作的船帆。
(3)烟水:烟波。
(4)吴中:今江苏苏州吴县区,古称吴中。
(5)芦芽:刚出土的芦苇幼芽。
(6)碧沙:长满绿草的沙滩。
(7)姬:对妇女的美称。
(8)桨:划船的器具。
(9)小寒:即小寒食,寒食节的第二天。
(10)水调:《水调歌》,乐府商调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引《乐苑》说,《水调歌》为隋炀帝开汴河幸江都时所制,第五遍五言声调最为怨切。唐人又演为大曲名《新水调》。
(11)紫竹:指竹箫。
(12)鹧鸪词:即词牌《鹧鸪天》。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萨都剌的诗
相关推荐
过阴山和人韵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天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过五丈原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过家
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
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
舍傍旧佣保,少换老欲尽。
宰木郁苍苍,田园变畦畛。
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
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
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
夜阑风陨霜,干叶落成阵。
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
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
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
过故洛阳城·其二
烟愁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二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过居庸关
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
天门晓开虎豹卧,石鼓昼击云雷张。
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多壮士死。
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
道旁老翁八十余,短衣白发扶犁锄。
路人立马问前事,犹能历历言丘墟。
夜来芟豆得戈铁,雨蚀风吹半稜折。
铁腥惟带土花青,犹是将军战时血。
前年又复铁作门,貔貅万灶如云屯。
生者有功挂玉印,死者谁复招孤魂?
居庸关,何峥嵘!
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消甲兵?
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过华阴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