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八首·其五

〔唐代〕温庭筠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

作品简介

《杨柳八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柳诗。第五首诗写馆娃宫和邺城的柳条牵动着王孙的思归之情,运用句中自对的方式构成风华流美的格调和柔美风流的景致,显示出一种摇曳的风神。

创作背景

这组诗约作于唐文宗大和(827—835)、开成(836—840)年间。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云:《杨柳》一名《柳枝》,源于隋代民间歌曲,名载《教坊记》,多用于笛乐。刘禹锡、白居易均有诗咏及此。温庭筠大和、开成年间似曾从裴度游,而裴度于此期间与刘禹锡、白居易诗酒唱和,过从甚密,则温庭筠有可能在此期间结识刘、白,《杨柳八首》或即在此期间模仿酬和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邺城西边,馆娃宫外,万缕千丝的依依春柳。绿色连着远去的白帆,温柔地轻拂长堤渡口。

每一丝都牵挂着行人,系结着归心欲上归舟。芳草也怀着浓绿的恋情,却难比她缠绵在人心头。

注释

(1)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名。

(2)意:一作“思”。

全文拼音版

yángliǔshǒu··
guǎngōngwàichéng西yuǎnyìngzhēngfānjìn
wángsūnguīqièguānchūncǎo绿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杨花

〔唐代〕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唐代〕李贺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唐代〕杜甫

近时冯绍正,能画鸷鸟样。

明公出此图,无乃传其状。

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

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

忆昔骊山宫,冬移含元仗。

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

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

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怅。

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

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杨柳青

〔明代〕吴承恩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

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

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