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送别从弟孟邕的诗作,前四句写征帆远去,后四句写别离情怀,表现了诗人对孟邕科举落第的深切同情与自我境遇的共鸣。诗以律法入古,诗调悲苦,读之恻然。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
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
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此诗约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孟浩然赴越之前。孟邕应试不第,要去寻访会稽,孟浩然到江边相送而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猛烈的大风鼓动着远行的船帆,瞬息之间船只便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仿佛只是片刻就已经跨越了千里,那浩渺的三江也自然远远抛在身后。
我们曾经共同度过了那些欢乐时光,可一昼夜间就分别去往了楚地与越地。
你我如同失去羽翼的鸟不得不各自纷飞,在这别离中谁又能不感到惊心。
注释
(1)从弟:同祖伯父或叔父之子。
(2)邕:孟邕,生平不详。
(3)下第:科举应试不中曰下第。
(4)寻:寻幽访胜。
(5)会稽:秦时县名,唐代为越州州治,今为浙江绍兴市。
(6)疾风:急速大风。
(7)征帆:远行之船。
(8)倏尔:疾速,转眼之间。
(9)没:消失。
(10)俄顷:顷刻之间。
(11)三江:钱塘江附近三条江水的合称。《国语·越语》:“吴之与越也,三江环之。”韦昭注:“三江,松江、钱塘江、浦阳江。”这里用以借指越州一带。
(12)坐:顿然之间。
(13)超忽:旷远之貌。
(14)日夕:犹言旦夕之间。
(15)楚越:楚国和越国。在此指楚地与越地,实指襄阳与会稽。
(16)落羽:从高空落下之鸟,比喻科场失意之人。
(17)分飞:喻离别。
(18)惊骨:极为惊心。江淹《别赋》:“意夺神骇,心摧骨惊。”心、骨互文同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
送中兄典邵州
官骑连西向楚云,朱轩出饯昼纷纷。
百城兼领安南国,双笔遥挥王左君。
一路诸侯争馆榖,洪池高会荆台曲。
玉颜送酒铜鞮歌,金管留人石头宿。
北雁初回江燕飞,南湖春暖著春衣。
湘君祠对空山掩,渔父焚香日暮归。
百事无留到官后,重门寂寂垂高柳。
零陵过赠石香溪,洞口人来饮醇酒。
登楼暮结邵阳情,万里沧波烟霭生。
他日新诗应见报,还如宣远在安城。
送项判官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送崔融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送征雁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送别覃孝廉
思亲自当去,不第未蹉跎。
家住青山下,门前芳草多。
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
州举年年事,还期复几何。
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送人游岭南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
江花绕屋厅事近,烟树连城野趣真。
所愿堂堂尽忠孝,毋劳滚滚役风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