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三首·其二

〔唐代〕崔橹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作品简介

《华清宫三首》是晚唐诗人崔橹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三首诗,都是凭吊之意。第二首是悼祸起的根源;

第二首“障掩金鸡蓄祸机,翌华西拂蜀云飞”二句,开门见山,直咏唐玄宗宠幸安禄山、遂造成安史之乱,仓皇幸蜀的本事,可谓直言不讳。“翠华”句写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西幸蜀地。 这两句为因果句,有了“障掩金鸡蓄祸机”的前因,必然有“翠华西拂蜀云飞”的后果。言外之意,是说这是唐玄宗自己种的苦树,最终必然自食其苦果。诗人将这两句并列相对,从而极为鲜明地突出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列之中,对比之下,其寓意不言自明。“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二句,写自从天宝十三载(754)二月唐玄宗最后一次朝献“朝元阁”以后,便再也看不见唐玄宗回来朝献了,见到的只是年年燕子归来在朝元阁中筑舆呢嘀。与上两句结构相同,这两句也是因果句。但这两句是在以上因果句的基础上层递深入,内容更为深刻。这说明在安禄山问题上,唐玄宗开始便看错了人。后来他人屡屡谏言,如果唐玄宗能够虚心纳谏,仍然为时不晚。但遗憾的是,直到安禄山反相已经毕露、他人均已看出时,唐玄宗浓然固执己见,执迷不误,终于酿成了一次历史性的大灾难。结束一句“不见人归见燕归”,以“人”“燕”对比,写阁空人亡之悲,至为感伤,至为沉痛。

翻译注释

翻译

金鸡障后的人(安禄山)蓄意谋反已久,叛乱一起帝王带着贵妃仓皇出逃。

珠帘遮挡的朝元阁已不复以往,只有过往的燕子飞来飞去,再不见旧人回。

注释

(1)障掩金鸡蓄祸机:谓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宠幸酿成了祸乱。金鸡障:以金鸡羽毛所制之饰物做的屏风。

(2)翠华西拂:指唐玄宗幸蜀。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这里指皇帝车驾。

(3)珠帘一闭:指华清官被废置。

(4)朝元阁:华清宫中殿阁。天宝七载,传说玄元皇帝(老子)见于朝元阁,因改名降圣阁。

全文拼音版

huáqīnggōngsānshǒu··èr
zhàngyǎnjīnhuòcuìhuá西shǔyúnfēi
zhūliáncháoyuánjiànrénguījiànyànguī

作者介绍

崔橹(生卒年不详),大中(847—858)中进士,做过一任棣州司马。崔橹工诗善文,诗学杜牧,长于摹景咏物,多抒失意之情。《唐摭言》说他有《无机集》三百篇,已不存。

崔橹的诗

相关推荐

华清引·感旧

〔宋代〕苏轼

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华胥引·秋思

〔宋代〕周邦彦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华胥引·中秋紫霞席上

〔宋代〕奚㵄

澄空无际,一幅轻绡,素秋弄色。翦翦天风,飞飞万里,吹净遥碧。想玉杵芒寒,听佩环无迹。圆缺何心,有心偏向歌席。

多少情怀,甚年年、共怜今夕。蕊宫珠殿,还吟飘香秀笔。隐约霓裳声度,认紫霞楼笛。独鹤归来,更无清梦成觅。

华佗论

〔唐代〕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

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

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焉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何如?”

而孔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