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飞舞,一副轻盈潇洒的模样。半夜只听得窗外大雪下的沙沙作响,压折那院中梅树和竹枝。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第二天起床便迫不及待的掀开帘子,只见片片雪花迎面扑来。无奈房内熏炉中的烟雾一下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只能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笼罩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
注释
(1)飏飏:飘扬貌、飞舞貌。
(2)朱楼:阁楼。
(3)向晓:拂晓。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飞舞,一副轻盈潇洒的模样。半夜只听得窗外大雪下的沙沙作响,压折那院中梅树和竹枝。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第二天起床便迫不及待的掀开帘子,只见片片雪花迎面扑来。无奈房内熏炉中的烟雾一下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只能看着雪花变成热气腾腾的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笼罩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
(1)飏飏:飘扬貌、飞舞貌。
(2)朱楼:阁楼。
(3)向晓:拂晓。
《清平乐·雪》是宋代女词人孙道绚的一首咏雪词。上阕以“悠悠飏飏”摹写雪姿轻盈,用“半夜萧萧”拟雪落之声,更以梅竹映衬雪之清格;下阕转写朱楼晨景,六花飞入帘栊的灵动与熏炉烟雾升腾的朦胧形成诗意对照。全词通过听觉的“响”与视觉的“轻”,空间的“窗外”与“帘内”,质感的“片片飞”与“腾腾扶”等多维描写,既捕捉了雪之形神,又暗含闺中雅趣,在清丽笔触中展现女性词人独特的审美视角。
《清平乐·雪》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孙道绚作为晚年丧偶、长期寡居的女词人,在闽北山城生活中观察自然四季变迁而成。词中“梅边竹上”既符合南方雪景特征,亦隐喻文人孤洁品格;“朱楼帘开”的闺阁视角与“熏炉烟雾”的日常细节,折射出女词人于清寂生活中捕捉诗意的敏锐感知。末句“扶上金钗”的微妙描写,在咏物中暗藏对易逝美好的怜惜,与其《滴滴金·梅》中“月光飞入林前屋”的意象营造一脉相承。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