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寒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以壮烈笔触描绘塞外苦寒与征战艰辛,并反思功名代价。前四句以“燕弓劲弦”“寒雕睇野”起兴,勾勒塞外肃杀景象;“白龙堆下千蹄马”展现大军驰骋的磅礴气势。中段“河源怒浊风如刀”以自然之暴烈烘托征战之残酷,“惊沙冲貂袍”直写沙场险恶。后四句陡然转折:“心许凌烟”表建功立业之志,但“锦字伤离别”揭露思妇哀怨;末句“彩毫一画竟何荣”质疑凌烟阁绘像的虚名,以“青楼泪成血”收束,控诉战争对情感的摧残。全诗意象奇崛,情感跌宕,突破传统边塞诗的豪迈范式,注入晚唐特有的幻灭感。
塞寒行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燕弓弦紧,严霜覆瓦,寒雕展翅睥睨平野苍茫。
一点黄尘腾起,惊寒雁齐鸣,白龙堆下千骑驰骋,尘土飞扬。
黄河源头风急浪涌,如刀狂风剪断朔云,天空愈显高旷。
晚出榆关随军北征,惊沙飞迸击打貂裘战袍。
心向凌烟阁立志留名,却年年以锦书寄托离别之伤。
纵得图像凌烟,究竟何荣?空使闺中妻子泪尽泣血,柔肠寸断。
注释
(1)燕弓:燕地产的名弓。
(2)劲:强有力,这里指燕弓本来就强劲,再加上天气寒冷,张弓就更加费力。
(3)朴簌:同扑簌,扑落或扑打,这里指寒雕在空中煽动翅膀。
(4)睇:斜视。
(5)一点:一阵。
(6)白龙堆:简称龙堆,天山南一沙漠的名称,那里流沙起伏,状如卧龙,因此得名。
(7)河源:黄河的源头。
(8)怒浊:指波浪汹涌。浊:一作“触”,一作“激”。
(9)翦断朔云:指强劲的寒风吹散朔云。翦:同剪。朔,北。
(10)榆关:又作渝关,即今山海关;一作“榆林”,古塞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11)逐征北:随同大军北征。逐:跟随。
(12)惊沙:沙石因大军雄伟的气势而吃惊。
(13)心许凌烟:指立志为国建功立业,为自己博取功名。凌烟,凌烟阁,唐太宗曾经让将功臣图像画于凌烟阁阁壁,所以后来便把为国建功立业,为自己博取功名称为“上凌烟阁”。
(14)锦字仿离别:用书信与家人互叙离愁别绪。锦字,指自己与家人来往的书信。据《侍儿小名录》载:前秦窦滔镇守襄阳,家中妻一子苏氏思念他,织锦为回文诗三百余首寄给他。窦滔受了感动,将苏氏迎至任上。锦字,指诗人与家人的来往书信。
(15)彩毫:彩笔,指往凌烟阁画功臣画像的彩笔。
(16)一画:指画图像于凌烟阁。画:动词。
(17)青楼:涂饰青漆的采楼,这里指其妻子居住的阁楼,指代其妻子。
(18)泪成血:指因思念自己的亲人而流泪成血。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出塞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余蒲。
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吹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出塞词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