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游妓散

〔宋代〕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作品简介

《望江南·游妓散》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以暮春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物动作的描述,写出了词中主人公心情的郁闷孤凄。

创作背景

《望江南·游妓散》该词具体创作年份不详,是词人为了描写自己内心的哀愁与对游妓的同情所写的。

翻译注释

翻译

酒尽曲终宴游之人已经散去,词人独自绕行在迂回萦曲的堤岸上。如茵的芳草渐渐被雾气笼罩,迷失在弯弯曲曲的河道之内;密布的乌云含着山雨,已经把整个城西变得黑暗阴沉。道路上还没有泥水。

春已暮,桃、李树上早已是繁花谢尽,子实初结还未成果儿,所以树下也还没有被摘果人踩出路来。词人见到别家墙内的花枝伸出墙外,便急急忙忙弯转寻路想入园探花,而后又缓缓放马徐行在绿柳浓荫之下,入迷地倾听黄莺的宛转娇啼。

注释

(1)游妓:是专门陪同达官贵人、官家子弟游乐宴游的风尘女子。

(2)堤:迂回曲折的堤岸。

(3)九陌:本指京城内的大街小巷,如汉代长安市有八街九陌;但此处泛指原野。

(4)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路。

(5)寻路转:寻找回家的路。承上句“未成蹊”,指无路。转:回。

(6)过莺啼:一路经过,唯闻莺啼,指无人。

(7)凄凄:伤感,悲伤。

全文拼音版

wàngjiāngnán··yóusàn
yóusànràohuífāngcǎo怀huáiyānshuǐyúnxiánànchéng西jiǔwèizhān
táoxiàchūnwǎnwèichéngqiángwàijiànhuāxúnzhuǎnliǔyīnxíngguòyīngchù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任大晟府提举,负责整理宫廷乐律。其词富艳精工,长于铺叙,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一派先河,被誉为"词家之冠"。代表作《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等,语言典丽,结构严谨。著有《清真集》,其创制的《六丑》《花犯》等新调丰富了词牌形式。作为婉约派集大成者,其词作对宋词格律化发展影响深远,王国维评"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周邦彦的诗

相关推荐

望江南·江南蝶

〔宋代〕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望江南·春不见

〔清代〕贺双卿

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

望江南·三月暮

〔宋代〕吴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望江南·江南柳

〔宋代〕欧阳修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望江南·暮春

〔宋代〕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