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诗

〔唐代〕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作品简介

《怅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比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怅恨之情。这首诗通篇采用比拟手法,以寻春比喻寻访所爱之人,以花比喻女子,以绿叶成荫、子满枝头比喻女子结婚生子,既形象生动,又不露痕迹,含蓄自然,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据《唐阙史》、《唐摭言》记载:唐文宗大和年间,杜牧曾与友人到湖州游玩。游览之余,他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姿容俏丽、颜色非常,于是与她的母亲约定,待到十年后,前来娶她。后来,杜牧虽然辗转他地,但时常念及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想着她现在应该出落得如花似玉了。时机也很凑巧,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秋,杜牧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刺使,等来到这个女子的家中,想着就要见到往日朝思暮想的女子,他心中愈发激动。可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门迎接他的不是亭亭玉立的姑娘,而是一个老妇人。她告知杜牧女儿已经嫁人了。杜牧埋怨老妇人不守约定,可老妇人说,此时已历时十四载,超出了约定的时间。并告诉他说:女儿已为民妇,嫁人三年,已生二子。杜牧屈指一算,自己离开湖州恰恰十四年,于是他作了《怅诗》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怅惘之情。结合“杜郎俊赏”、“才子风流”的事实,此事可能属实。

翻译注释

翻译

只遗憾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不必满怀惆怅埋怨花开得太早。

狂风已吹尽了鲜红的花朵,现在绿叶成荫果实缀满枝。

注释

(1)校:通“较”,比较。

(2)芳时:花开的时节。

(3)深红色:代指花。

全文拼音版

chàngshī
shìxúnchūnjiàochíchóuchàngyuànfāngshí
kuángfēngluòjìnshēnhóng绿chéngyīnmǎnzhī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宋代〕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蘋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落日怅望

〔唐代〕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落日怅望

〔南北朝〕谢朓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