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王宣城

〔南北朝〕鲍照

发郢流楚思,涉淇兴卫情。

既逢青春献,复值白苹生。

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

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

颍阴腾前藻,淮阳流昔声。

树道慕高华,属路伫深馨。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发郢流楚思,涉淇兴卫情。

在什么地方呆久了,就会对此地产生留恋之情。

既逢青春献,复值白苹生。

王宣城从春到秋,不懈地将忠诚与才智献于职守。

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

放眼而望,能看到千里之外,江边晨雾霭霭,天色微明。

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

举起酒杯不由的感到惆怅,这歌乐声究竟是为谁为停的。

颍阴腾前藻,淮阳流昔声。

王宣城的文采犹如宋朝颍滨遗老黄霸诗文的文采,政绩犹如汉朝淮阳太守汲黯昔日的声望。

树道慕高华,属路伫深馨。

世人伫立在大道中,仰慕王宣城的极高的才华和流芳百世的美名。

注释

(1)郢:古都邑名,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国都,在今湖北省江陵。

(2)楚思:指忠于职守的品质或爱国之情怀,是对王宣城的高度赞扬。

(3)卫情:指忠于职守的品质或爱国之情怀,是对王宣城的高度赞扬。

(4)既逢:已经遇到。

(5)青春:指春季,因春季草木颜色青葱而称之。

(6)复值:又逢。

(7)白苹:一种夏秋季开白花的水草,浮萍的一类,也叫大萍。常借代秋天。梁朝柳恽《江南曲》有“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句。

(8)广望:放眼而望。

(9)蔼:通“霭”,云气。

(10)爵:古代一种三足酒器。

(11)歌管:同“歌吹”,即歌乐声。管,指管状乐器,多用竹子做成,也指该种乐器演奏出的音乐。

(12)颍阴:颍水南边,此指代西汉颍滨遗老黄霸。

(13)前藻:指前人的诗文。

(14)淮阳:淮河北边,此指代汉朝淮阳太守汲黯。

(15)树道:站立于路上。

(16)属路:站立于路上。

(17)华:才华。

(18)伫:久立等待,此指肃立敬慕。

(19)馨:散布很远的芬香,此比喻声誉流芳后世。

送别王宣城拼音版

sòngbiéwángxuānchéng
yǐngliúchǔshèxìngwèiqíng
féngqīngchūnxiànzhíbáipíngshēng
广guǎngwàngzhōuqiānjiāngjiāoǎiwēimíng
juéchóuchàngguǎnwèishuíqīng
yǐngyīnténgqiánzǎohuáiyángliúshēng
shùdàogāohuáshǔzhùshēnxīn

作品简介

《送别王宣城》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前四句以“发郢”、“涉淇”所引起的乡思,暗示送别的主题。中间四句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歌乐声,变现了与友人的难舍难分。最后四句运用黄霸汲黯的典故来勉励友人,显示了二人深厚的友情。这首诗层次清楚,结构谨严有序。

创作背景

王僧达为宋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婿,乃当时第一高门世族琅邪王氏的代表人物,诗人曾经担任刘义庆的临川王国臣,二人因此得以文义相交往,屡有诗相唱和。这首诗就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春,王僧达由京都建康出为宣城太守时诗人所作之别诗。

作者介绍

鲍照(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以乐府见长,风格雄健奔放,《拟行路难》开创七言歌行新风。代表作《芜城赋》以骈文写兴亡之叹,被誉为六朝名篇。因任临海王参军,世称“鲍参军”。后因卷入政治斗争,死于乱军之中。鲍照诗风雄健奇崛,对后世李白、杜甫等影响深远,是南朝文学史上极具个性的重要作家。鲍照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送别

〔唐代〕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边中送别

〔明代〕袁崇焕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送别湖南部曲

〔宋代〕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赤壁歌送别

〔唐代〕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