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唐代〕陈子昂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龙种生长在南岳衡山,孤傲的翠竹茂盛高耸。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上面是峰岭高峻挺拔,下面有烟雨幽暗朦胧。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夜里听到飞鼠的叫唤,白天乱耳有山泉淙淙。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春日和风正舒缓荡漾,洁白露水已清凉晶莹。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哀厉声响如击钟鸣奏,深密色泽被霜雪滋润。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岁寒天冷草木苦霜雪,修竹的光彩犹自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难道不饱尝凝冻凛冽?羞与春天的树木争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春天的树木有盛有衰,它的节梗却从不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初衷本愿与金石同类,永远保持本性的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没曾想会有伶伦先生,吹奏它学那凤凰之声。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于是与云和之瑟配合,设乐合奏在九天之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美妙乐曲正千变万化,箫韶一曲也九奏而终。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确实靠的是雕刻精美,愿意经常地侍奉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驱驰着青龙车驾驰骋,紫鸾笙抒发幽怨愤懑。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跟嬴台仙女结识交往,升天行一曲共奏齐吟。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手拉手儿直登上太阳,远游嬉戏又同到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乐声中玄鹤翩翩起舞,五彩云断续弥布天空。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永远地追随众仙而去,游历三山到仙都玉京。

注释

(1)龙种:指良种竹。

(2)南岳:指衡山。五岳之一。

(3)崇崒:高耸貌。南朝梁沈约《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

(4)微冥:犹昏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5)鼯鼠: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

(6)淡荡: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7)金奏: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8)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9)荣歇:犹荣衰。

(10)金石:金和美石之属。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11)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

(12)学凤鸣:《汉书·历律志上》载: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从而,发明了黄钟十二律。

(13)云和瑟: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14)箫韶:泛指美妙的仙乐。

(15)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

(16)雕斫:刻削,雕刻。南朝梁鲍照《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斲,为君堂上琴。”

(17)翠虬:青龙的别称。汉扬雄《解难》:“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18)嬴台女: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儿弄玉。

(19)升天行:古代游仙诗。

(20)赤城:传说中的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赐酒》诗:“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21)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

(22)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23)玉京:泛指仙都。宋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拼音版

dōngfāngzuǒshǐqiúxiūzhúpiān
lóngzhǒngshēngnányuècuìtíngtíng
fēnglǐngshàngchóngcuìyānxiàwēimíng
wénshǔjiàozhòuguāquánshēng
chūnfēngzhèngdàndàngbáiqīnglíng
āixiǎngjīnzòuyīng
suìhánshuāngxuěháncǎiqīngqīng
yànnínglièxiūchūnróng
chūnyǒuróngxiējiédiāolíng
shǐyuànjīnshízhōngbǎojiānzhēn
línglúnchuīzhīxuéfèngmíng
suìǒuyúnzhāngyuèzòutiāntíng
miàofāngqiānbiànxiāosháojiǔchéng
xìnméngdiāozhuóměichángyuànshìxiānlíng
chícuìqiújiàluánshēng
jiéjiāoyíngtáiyínnòngshēngtiānxíng
xiéshǒudēngbáiyuǎnyóuchìchéng
ángxuánduàncǎiyúnshēng
yǒngsuízhòngxiānsānshānyóujīng

作品简介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创作的咏物抒怀诗,此诗序文简炼概括地阐述了诗人倡导诗歌革新的主张,指出齐梁诗风的弊病就在于“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号召诗人们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创作内容充实,具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特色的诗篇。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通过对修竹的品性、功用、及志向的生动描写和丰富想象,赞颂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全诗造境壮美,基调乐观豪放,语言质朴明快,以拟人化方式,寓言式特点,充满浪漫情调,反映出诗人当时积极的人生理想与乐观的心态。

创作背景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此诗是陈子昂看到东方虬的《咏孤桐篇》(原诗已佚)后有感而发,是陈子昂诗歌理论的集中体现,当作于陈子昂中进士之后,具体作年不详。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其诗风骨峥嵘,一扫六朝浮艳,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被誉为“汉魏风骨”的复兴者。曾任右拾遗,因直言进谏两度遭贬,最终被诬陷冤死狱中。主张诗歌应“兴寄”现实,其《感遇》三十八首托物言志,开盛唐诗歌革新先声,被尊为“唐诗之祖”。陈子昂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与施从事书

〔南北朝〕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与朝歌令吴质书

〔魏晋〕曹丕

五月二十八日,丕白。季重无恙。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意和暖,众果具繁。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行矣自爱,丕白。

与友人书(节选)

〔清代〕顾炎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唐代〕李白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