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
稀疏的绿纱缠绕着低矮的象牙床,鸭形玉炉中的熏香缓缓飘散。淡淡的云絮点缀银河,凉意掠过碧绿的梧桐枝头。
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
秋声渐起,月影西斜,正是放下帘幕的时辰。人间与天上共享这般的良辰美景,这份情意唯有你我心领神会。
注释
(1)短疏萦绿:指稀疏的绿色窗纱。
(2)下帘时:古代女子七夕"避月"传统。
(3)人间天上:反用李商隐"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
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
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
稀疏的绿纱缠绕着低矮的象牙床,鸭形玉炉中的熏香缓缓飘散。淡淡的云絮点缀银河,凉意掠过碧绿的梧桐枝头。
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
秋声渐起,月影西斜,正是放下帘幕的时辰。人间与天上共享这般的良辰美景,这份情意唯有你我心领神会。
(1)短疏萦绿:指稀疏的绿色窗纱。
(2)下帘时:古代女子七夕"避月"传统。
(3)人间天上:反用李商隐"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诉衷情·七夕》是北宋词人毛滂的一首七夕词。此词以闺阁七夕为场景,通过"象床低"、"玉鸭香"的精致器物和"微云河汉"的自然景象,构建出私密而优雅的节日空间。上阕写室内焚香待月的静谧,下阕"秋韵起"三句展现时间流动,最终以"人间天上"的共鸣升华情感。全词摒弃传统七夕词的悲情基调,在"一样风光"的平等视角中,展现宋代文人七夕"不羡仙家羡人间"的新型情感观,堪称北宋中后期七夕词转型的代表作。
《诉衷情·七夕》此词作于大观年间(1107-1110),时毛滂任武康知县。宋代七夕已发展成"儿童女子,至夜不寐"(《梦粱录》)的全民狂欢,而该词聚焦文士闺阁雅集,反映北宋后期七夕文化的内敛化倾向。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春深花簇小楼台,风飘锦绣开。新睡觉,步香阶,山枕印红腮。
鬓乱坠金钗,语檀偎。临行执手重重属,几千回。
高歌宴罢月初盈,诗情引恨情。烟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
罗帐袅香平,恨频生。思君无计睡还醒,隔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