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戊辰岁长安作》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是一首“游观”而感发的伤春惜花之作,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全词层次渐进,语言活泼。
蝶恋花·戊辰岁长安作
一片花飞春意减。雨雨风风,常恨寻芳晚。若个花枝偏入眼。尊前细问春风拣。
醉里看花云锦烂。只记莺声,不记红牙板。留著佳人鹦鹉盏,明朝剩把长条换。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蝶恋花·戊辰岁长安作》该词作于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时年诗人十九岁,在郝天挺门下学业六年而成。这一年,诗人曾到长安应试,却名落孙山,因秋试而留长安。该词便是滞留长安期间,游观赏花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一片落花飞舞,报告着春天减去的消息。几番风雨后,常常憾恨要去赏花为时已晚。哪一个花枝看得上眼,担着酒杯仔细地观赏着春风去挑选。
醉中看花,虽然是繁华艳丽十分灿烂,但此时只注意佳人的歌声,便忽略了红牙板的节奏。留下姣好的歌女和宝贵的鹦鹉杯为伴,改日再来赏花,到那时花枝怕是长成长条了吧。
注释
(1)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2)戊辰岁: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时年诗人十九岁,以秋试留长安。长安:今陕西西安。
(3)一片花飞春意减:化用唐杜甫《曲江二首》:“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4)常恨寻芳晚:化用唐杜牧《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5)若个:哪一个。
(6)入眼:看得上眼。
(7)尊:通“樽”,酒杯。
(8)细问:仔细地观赏。
(9)拣:挑选。
(10)云锦烂:形容花如云锦,绚丽多彩。
(11)莺声:喻歌女的歌声。
(12)红牙板:用以调节乐曲节拍的拍板。多用檀木做成,色红,故名。
(13)鹦鹉盏:即鹦鹉杯,酒器名,用南海产的翠贝制成,形似鹦鹉,故名。
(14)剩把:只把,这里是“只好把”的意思。把,持。
(15)长条:较长的花枝。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蝶恋花·别范南伯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舻。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蝶恋花·九十韶光如梦里
九十韶光如梦里,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落日野田黄蝶起,古槐丛荻摇深翠。
惆怅玉箫催别意,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照影凌波微步怯。暗香浮动黄昏月。
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