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戎人》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一首叙事长诗,副标题“达穷民之情也”点明其揭露民间疾苦的创作主旨。全诗以一位沦陷吐蕃四十年的汉人冒死逃归、反被唐军误作吐蕃俘虏的悲惨遭遇为主线,深刻反映了战争背景下个体的命运悲剧。诗中“汉心汉语吐蕃身”的冲突,尖锐批判了官僚制度的僵化与边将的昏庸。诗人以质朴语言和细腻心理描写,刻画了主人公“思汉土—归汉—被缚”的曲折经历,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充分体现了白居易新乐府诗“为民请命”的现实主义精神。
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自云乡贯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着皮裘系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被捆绑的戎人,被捆绑的戎人,耳朵穿,面皮破,赶进了长安城。
皇上怜悯,不忍心屠杀,下了诏令,把他们迁往吴越。
黄衣内使记下他们的姓名,押送出长安,乘车前行。
身上有刀剑的创伤,脸色瘦瘠,带着病勉强步行,每天只能走一驿。
早晨进餐,饥渴得吃光了杯盘,夜晚歇息,一身的腥臊弄脏了床席。
猛然间见到江水,想起家乡交河,一齐垂下手,呜呜咽咽地唱起悲歌。
其中有个吐蕃俘虏告诉其他俘虏说:“你们受苦不少,我受的更多。”
同伴们就向他追问,刚要开口,喉中先就气忿忿。
他说: “我的家乡本在凉、原一带,大历年间沦陷于吐蕃。
一落入番中就过了四十载,身上披皮衣,腰间扎毛带。
只准在正月初一穿汉人服装,整理衣冠我暗自悲伤。
于是立下决心,秘密定下归乡计,不敢让还在蕃占区的妻儿得知。
我庆幸还有些残余的筋骨精力,更担心年纪衰老,回家不得。
蕃兵警戒森严,鸟都无法飞越,我冒死东归,侥幸逃脱。
昼伏夜行通过了大漠,阴云遮蔽月光,风沙十分险恶。
网盘惊慌地躲进坟地,担心塞草稀疏,夜里偷渡黄河,又怕河冰太薄。
忽然听到唐兵敲击鼙鼓的声音,高兴得从路旁走出,再拜相迎。
虽然我一口汉语,游骑却根本不听,将军把我绑起来,算是活捉的蕃兵。
如今发配到江南的卑湿之地,准是没有慰问抚恤,只有严密的防备。
我想到这里忍气吞声,仰头上诉苍天,今后怎样去度过痛苦的晚年。
我的家乡凉原从此不能得见,胡地的妻子儿女也白白地弃捐。
当年流落番邦被囚禁,思念汉土,今天回到汉土,又被劫持成为俘虏。
早知道这样,真是悔不该归来,两地受苦,倒不如一处受苦。
被捆的戎人啊!在戎人里面,我最痛苦,最酸辛。
自古以来,这样的冤屈哪儿有?汉人的心、汉人的语,却被当做吐蕃人!”
注释
(1)缚戎人:被绑缚的戎人。戎人是古代时西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俘获的吐蕃人。 唐代边防有“捉生”之说,即擒获敌方俘虏以报功,但到后期捉良冒功的现象十分严重。
(2)耳穿:一作「口穿」。
(3)驱:驱赶。
(4)秦:指长安。
(5)矜:怜悯,同情。
(6)徙:迁移。
(7)吴与越: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
(8)黄衣小使:指押解俘虏的宦官。黄衣:唐代宦官品服中最低的服色。使:指宫使,即宦官。
(9)录:记录。
(10)递:传车、驿车。
(11)金创:刀剑的刨伤。
(12)瘠:瘦。
(13)扶病:带瘸勉强行动。
(14)徒行:步行。
(15)驿:驿站。古代供应公务人员旅途住宿、换马的处所。两驿之间为一站地。
(16)费杯盘:吃不够的意思。费:耗费。
(17)臊:腥臭。
(18)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
(19)呜咽:低声哭泣。
(20)借问:请问。
(21)愤愤:犹忿忿,心中不平。
(22)乡贯:一作“乡管”,指家乡籍贯。
(23)凉原:凉州和原州,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原州在宁夏固原。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8年—779年)。
(24)没:流落。
(25)蕃:指吐蕃。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凉、原二州被吐蕃攻陷,因此诗中主人公于大历年间沦为吐蕃统治下的汉族遗民。
(26)遣著:一作「身著」。
(27)正朝:农历正月初一。
(28)服汉仪:穿汉人的服装。
(29)敛衣整巾:整一整衣帽。
(30)潜:深藏不露。
(31)残筋力:剩余的筋力,还没有衰老的意思。
(32)蕃候严兵:意思是说吐蕃的警戒森严。候:即斥候,负责侦察侯望的士兵。
(33)云阴月黑:意思是阴云遮月,没有月光。
(34)青冢:本指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这里泛指长草的坟地。
(35)鼙鼓:古代骑兵用的一种小鼓。
(36)再拜:古代汉族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
(37)游骑:巡逻的唐朝骑兵。
(38)蕃生:被俘虏的吐蕃人。生:生口,唐时口语,即俘虏。
(39)配:发配,发送。
(40)卑湿:低下潮湿。
(41)存恤:存问抚恤,即慰问救济。
(42)空防备:只是防范。
(43)吞声:不出声,有冤无处诉的意思。
(44)若为:如何,那堪。
(45)残年:余年,晚年。
(46)乡井:家乡。
(47)弃捐:捐弃、丢弃。
(48)劫:劫制,用武力逼迫。
(49)宁如:怎如,哪如。
(50)吐蕃身:吐蕃人的身份,意思是被当作吐蕃俘虏来对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折桂令·西陵送别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寿阳曲·新秋至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春风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若教春有意,惟遣一枝芳。
我意殊春意,先春已断肠。
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
怜伊大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美人梳头歌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咏贫士七首·其二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梅花九首·其七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帘外钟来初月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戏题王处士书斋
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
石径可行苔色厚,钓竿时斫竹丛疏。
欺春只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