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丝

〔唐代〕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作品简介

《五丝》是唐代诗人褚朝阳的一首端午主题五言古诗。全诗以端午民俗"缠五色丝"为切入点,通过"截竹萦丝""日中贺节"等场景描绘唐代端午风俗,后转入对屈原的追思。"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二句暗含对时人重节庆而轻文化内涵的批判,结尾"汨罗空远"更显苍凉。诗中"羔羊寝旧诗"化用《诗经·召南·羔羊》典故,体现唐代端午习俗与《诗经》礼乐文化的关联。

创作背景

《五丝》此诗具体创作年份无明确记载。据《全唐诗》卷254收录及内容推测,应作于褚朝阳任职唐朝期间(约玄宗至代宗时期)。唐代端午有佩五色丝线避邪的习俗(《岁时广记》载"端午以五色丝缠臂"),诗人可能目睹民间热闹的节庆场面,联想到屈原精神被淡化的社会现象,遂作此诗。褚朝阳作为《国秀集》选录的诗人,其作品多关注民俗与礼制的关系,此诗亦延续这一特点。

全文拼音版

yuèrénchuánchǔjiézhújìngyíng
shuǐshēnxiūzhōngháizhī
zhāngshīwénshèngzhìlièměi
jǐnxiùmóuxīnduàngāoyángqǐnjiùshī
dànkuāduānjiéshuíjiànyuán
jiǔshíshēndiànluókōngyuǎnér

作者介绍

褚朝阳(生卒年不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其后行迹不详。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唐诗纪事》卷二七。《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相关推荐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

〔宋代〕陆游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五粒小松歌

〔唐代〕李贺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

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五日观妓

〔唐代〕万楚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

五石之瓠

〔先秦〕庄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五代史宦者传论

〔宋代〕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