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代〕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作品简介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江畔黄昏的寂寥景致,寄托人生漂泊的沧桑感。前两句写近景,“落帆江口”与“小店无灯”叠加出双重视觉昏暗,营造出旅途的孤寂氛围;后两句转为特写,“枫半死”以拟人化笔法赋予自然物衰败的生命感,而“去年痕”则通过系船痕迹的联想,将时间维度悄然注入空间场景。全诗语言极简而意蕴丰厚,在看似客观的景物记录中,暗含对生命枯荣、行踪无常的深沉感悟,体现了宋诗理趣与唐诗韵味的完美融合。

创作背景

夹口应在沿江口左右一带。诗人南来北往,途经此处,在纵览风光的同时,心头不由泛起千丝愁绪,形于笔端。这三首诗的创作时间当在《江宁夹口二首》之后。根据诗中所写,王安石此次途经夹口,时间是在秋季,船自中午行到晚上,在江口停泊。

翻译注释

翻译

在江口泊船落帆后, 月光朦胧昏黄,江边的小店灯已熄灭,正要关门。

岸边的沙地上一颗倾斜半枯的枫树,应该能找到我去年停泊时的系船之痕。

注释

(1)侧出:斜侧着从岸堤上长出。

全文拼音版

jiāngníngjiākǒusānshǒu··sān
luòfānjiāngkǒuyuèhuánghūnxiǎodiàndēngmén
chūànshāfēngbànchuányīngyǒuniánhén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宋代〕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江城子·辰川上元

〔宋代〕王庭珪

夜郎江上看元宵。斗回杓。雪初消。灯火银花,何处是星桥。哄得满城春不夜,三妓女,五溪徭。

此时回首忆行朝。太平楼。倚层霄。红蜡光中,买酒听吹箫。且就天涯聊一醉,歌一曲,望京谣。

江上别流人

〔唐代〕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江城子·观别

〔金代〕元好问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扬,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冷胭脂。为问世界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