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品简介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的乐府诗。全诗以"黑云压城"的紧张氛围开篇,"甲光金鳞"的奇异光色展现战争场面,"角声秋色"与"夜紫燕脂"的浓烈色彩渲染悲壮氛围,"霜重鼓寒"的细节描写深化肃杀意境,尾联"玉龙为君死"的誓言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以诡丽奇崛的想象力和极具张力的色彩运用,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视觉冲击力的战争画卷。

创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此诗约作于元和二年(807年)李贺18岁时,为其早期成名作。虽题为古乐府旧题,但内容反映的是唐代北方边塞战争。诗中"易水""黄金台"等典故暗含战国侠义精神,"玉龙"指宝剑。作为中唐"长吉体"的开山之作,其"黑云""夜紫"等非自然色彩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边塞诗的写实手法,清代王琦评其"字字锤炼,色色瑰奇",开晚唐唯美诗风先河。

翻译注释

翻译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注释

(1)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2)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3)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4)角:军中号角。

(5)塞上燕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6)临:逼近,到,临近。

(7)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

(8)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9)报:报答。

(10)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11)意:信任,重用。

(12)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13)君:君王。

全文拼音版

yànméntàishǒuxíng
hēiyúnchéngchéngcuījiǎguāngxiàngjīnlínkāi
jiǎoshēngmǎntiānqiūsàishàngyānzhīníng
bànjuǎnhónglínshuǐshuāngzhònghánshēng
bàojūnhuángjīntáishàngxiélóngwèijūn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雁门太守行

〔南北朝〕褚翔

三月杨花合,四月麦秋初。

幽州寒食罢,郑国采桑疏。

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

去岁无霜雪,今年有闰余。

月如弦上弩,星类水中鱼。

戎车攻日逐,燕骑荡康居。

大宛归善马,小月送降书。

寄语闺中妾,忽怨寒床虚。

雁门胡人歌

〔唐代〕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雁门道中书所见

〔金代〕元好问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