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作品简介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二首诗抒发除夜感慨,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被迫离开朝廷南来已整整三年,怕终身奔走于道途,而不能践偿其政治抱负。诗中又结合节令风俗表示了想要退隐的意愿。“烟花”二句,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繁丽景象,反衬自己的衰病老迈。篇末虽作宽慰之辞,主旋律仍是自伤老大。两首诗辞情清苦,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一月,苏轼奉命往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赈饥。当年除夕之夜宿于常州城外运河边,遂有二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来到江南见旧岁三度辞去,真怕终身要奔走在道路。

年纪老大怕看新的日历,辞官归乡准备学写旧的桃符。

自然景物已表露春天的意味,我这病客的胡须偏被霜雪找寻。

纵使穷愁潦倒但愿赢得此身长健,不怕轮到我最后一个把屠苏酒饮。

注释

(1)岁云徂:谓年岁辞去。徂,往。

(2)历日:这里指日历。

(3)桃符: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故俗于农历元旦,用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避邪。

(4)烟花:泛指春景。

(5)青春:春季。

(6)博长健:博:赢得。长健:身体健康。

(7)屠苏:酒名,也作“酴酥”、“屠酥”。

全文拼音版

chú宿chángzhōuchéngwàièrshǒu··èr
nánláisānjiànsuìyúnzhíkǒngzhōngshēnzǒudào
lǎokànxīn退tuìguīxuéjiùtáo
yānhuāzuòqīngchūnshuāngxuěpiānxúnbìng
dànqióngchóuzhǎngjiànzuìhòuyǐ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

〔唐代〕来鹏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寄弟妹

〔唐代〕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